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1/5 頁)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
「將軍是否親自率領士兵深入吐蕃腹地,從柏海迂迴?」
李泌向李瑄詢問道。
雖然這樣的迂迴,十分有風險。但大唐入吐蕃的兩條道路,經過多次修繕,足以使數萬騎快速行軍。
吐蕃的數十萬大軍丶百萬牛羊丶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都是從兩條古道上透過。
「我身為主帥,在這樣的大戰中不能離開青海丶大非川。我會親自帶騎為臨洮軍騎兵掃清進入伏俟城古道的障礙。之後,我率主力騎兵從青海西部與九曲大軍一起夾擊大非領丶大非川。而深入敵後迂迴的騎兵,由王難得統帥,南霽云為副,段秀實作為隨軍。」
李瑄搖了搖頭,大戰開啟,他要坐鎮青海丶大非川一帶。
西面丶東面丶北面,他總要在一方位。
「如果謀略齊全,將是四面夾擊之勢。我軍在吐蕃的軍中,又有蘇毗王作為內應。此戰,必載入青史,漠北之戰丶平突厥之戰亦不能比!」
李泌讚歎李瑄的堅毅果敢。
攻擊伏俟城古道,不單單是深入吐蕃腹地,還會從青海西南攻擊圍攻吐蕃諸軍。
「行百步者半九十,功虧一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還要慎而又慎!」
李瑄鎮靜地說道。
現在先耐著心思將各方各面護全,特別是糧草輜重的供應。
正好,這樣對峙可以讓長途跋涉而來的河朔軍修整一番。
「將軍相信天命之說嗎?」
李泌想到嚴重的問題,突然問了李瑄一句。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李瑄用這句話語答覆李泌。
很明顯,李瑄不信天命。
荀子曾說過,天的執行是有規律的,不是因為堯的賢明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的暴虐而消亡。
早在先秦的時候,荀子就否定天命之說。
「黃河洶湧時令人畏懼,太陽發怒時是人間的災難,這又如何解釋呢?」
李泌又向李瑄問道,意有所指。
「假如我治理地方,聖人能支援我,這些災禍都是可以克服的。人人都恨的老鼠,它們毀壞的糧食雖多,但對郡縣倉庫來說絕對不是最致命的;朝廷給地方加固堤壩的錢財也是足夠的。」
李瑄更相信這個時代的人禍,大於天災。
「我觀將軍圖變,滿頭崢嶸;如祁連山之白雪,若蒼穹之明月。雖然將軍說行百步者半九十,但也該考慮戰勝吐蕃以後如何了?」
李泌主要是想提醒李瑄這一點,罕見地鄭重。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掌兵三十萬,數十職位加身,不足及冠的開國公,上柱國。
風光無限!
然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李瑄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就等著失勢,牆倒眾人推。
哪怕李瑄極受聖人的恩寵,但從開元年間起,聖人寵的人可不少啊!
「此戰勝後,我會主動請辭河東丶朔方兩鎮節度。從太原到河西,我一人無法兼顧,我忠心為國,向聖人表明為不為權力所動,讓那些詆譭我的人都閉上嘴巴!」
李瑄知道李泌是為他考慮。
先予後取,河西丶隴右才是他的基本盤。
而且河東朔方距離長安太近,那裡沒有戰事,李瑄無法快速拉攏那裡計程車兵。
三十萬大軍,在戰後多掌控一年,就會多一分不好的影響。
不能讓李隆基罷免李瑄的職位,需要李瑄主動放棄兵權,讓李隆基知道他的忠心耿耿。
放棄兵權,才能拜相,進行朝堂丶地方上的佈局,提升文人士大夫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