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3 頁)
蜀國的叟人主要居住在越巂、建寧和朱提等郡,巂字與叟同聲,《史記》、《漢書》、《三國志》等書所提到的巂人即叟人。《三國志》卷43《張嶷傳》言:&ldo;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rdo;&ldo;叟夷&rdo;指叟族與其他夷人。《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言:&ldo;先主薨,越巂叟帥高定元叛&rdo;;又言益州大姓雍闓&rdo;使建寧孟獲說夷叟&rdo;,這裡的夷叟可能指西方的夷人及叟人,也可能只指叟人,因叟亦屬西夷,越巂與建寧二郡的叟人同屬越巂羌。《史記》、《漢書》敘及以上二郡的少數民族,或言&ldo;蠻夷&rdo;(南方的蠻人和西夷),或用&ldo;郡夷&rdo;(指郡內的夷人,應包括叟族)。東漢以後的史書始提出&ldo;叟&rdo;這一稱呼,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亦發生階段性的演變,初期叟族內部只有各自分散的部落,後來各部落逐漸凝聚為一個較壯大的部族,故名之曰叟族。1936年從今雲南昭通市(三國時屬朱提郡)灑魚河畔的古墓中發掘出一顆刻有&ldo;漢叟邑長&rdo;四個字的銅印,旁邊還有漢磚出土,說明這顆銅印是東漢或蜀漢頒發給當地叟族酋長的信印。
建寧郡的少數民族還有濮、僰、昆明等族。《三國志》卷43《李恢傳》言&ldo;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rdo;,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向南夷的叟族和濮族人民徵收耕牛等物,《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敘此作&ldo;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rdo;。其中的&ldo;其&rdo;,即指叟、濮二族。昆明族,實系叟族,也稱昆族。《史記》卷116《西南夷列傳》曾提到昆明族。《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言夷(西南夷)人大種曰&ldo;昆&rdo;,小種曰&ldo;叟&rdo;。二者只是稱呼之不同,屬氐羌族系統。《三國志&iddot;李恢傳》言恢曾被圍困於昆明,昆明即因住有昆明族而得名。叟族還被稱為&ldo;氐叟&rdo;、&ldo;斯叟&rdo;、&ldo;蘇祁叟&rdo;、&ldo;青叟&rdo;(即青羌)等,均因系屬氐羌系統的部落或部族而得名。從漢魏之際史料看,各軍閥頗喜以叟人為兵。吳人偽制的《後出師表》言:&ldo;僰、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皆數十年之內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rdo;。《資治通鑑》胡注云:&ldo;蜀兵謂之叟,僰叟、巴叟之兵也&rdo;。胡注釋叟為蜀兵,未為甚妥,然徵用叟人為兵,實為各軍閥所慣為。如《三國志》卷31《劉二牧傳》注引《英雄記》曰:
董卓使司徒趙謙將兵向州,說校尉賈龍,使引兵還擊焉,焉出青羌與戰,故能破殺。
《後漢書》卷72《董卓傳》:
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城潰(李賢註:叟兵即蜀兵也,漢代謂蜀為叟)。
《後漢書》卷75《劉焉傳》:
興平元年,徵西將軍馬騰與範謀誅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戰敗(李賢引孔安國注《尚書》雲:&ldo;蜀,叟也。&rdo;)。
《三國志》卷31《劉璋傳》:
璋聞曹公徵荊州,已定漢中……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
從以上幾段引文觀之,叟兵在當時是各軍閥喜用的勁旅,而青羌尤以勇敢善戰著名。青羌因服飾崇尚青色,故有此稱,其善戰與板楯齊名,諸葛亮以南中青羌為五部,由名將王平統領。《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言諸葛亮: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