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一切都是有為變化,終歸變滅,不能自主故苦,此苦稱為“行苦”。如果佛陀沒有為我們闡述,我們凡夫對它是不知不覺的,因為我們迷在苦、樂之中。這個苦必須以智慧觀察,所以初學佛者應以聞、思、修中的“聞慧”來了解“行苦”是一種苦。這個“行苦”並非“苦苦”與“壞苦”,而是因為不自在,就是苦。苦聖諦中最究竟的苦是“行苦”,如果沒有它,我們可以想盡所有的方法,修各種福報,追求種種的樂受;如果福報很大,在天上或人間享受五yù之樂的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苦為何物,只知道樂,那麼這個苦聖諦就沒法成立。但實際上並不如此,這五yù之樂是包含在行苦中,因為它會變化、變壞;也就是說即使昇天做天人,在天上享樂,但天福
有享盡之rì,樂報沒了,苦報就接踵而來,所以“行苦”是真正苦之所在。
〖二、集聖諦〗
集聖諦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稱為集聖諦。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業力被煩惱所引發出來;集取就是煩惱在造業。因為我們過去造種種的業形成力量,加上過去與現在種種煩惱的引發,使我們受種種苦。所以這個集聖諦所要講的就是煩惱以及煩惱所造的諸業行。
一、煩惱:佛說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教導我們以八萬四千法門對治之。然而這個八萬四千是表示多數,它說明眾生有很多煩惱,我們不可能全部認識,只要認識主要的煩惱即可,它們是六根本煩惱以及大、中、小隨煩惱。由於時間有限,我在此只講六根本煩惱。此是凡夫非常嚴重的煩惱,因為他引發其它煩惱的生起,所以稱之為根本煩惱。六根本煩惱又稱為十惑,它們既是:
⑴、貪: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sè、名、食、睡五yù之貪,人類的一生就是在這其中打滾,虛度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yù,所以心甘情願被他束縛。我們除了晚上睡覺,從早到晚為生活奔波,忙這工作,拼命想發財,這就是貪財。同事又追求種種名譽、地位;有些人又貪吃;到了某一段年齡有對sèyù(*)有種種的貪求,所以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為了滿足五yù而過活;如牛被人牽著鼻子走,我們也如牛一樣被五yù牽著鼻子走,所以五yù的貪是煩惱。
⑵、嗔就是生氣的意思,這個生氣有很多種類,人家罵你,不能忍受,起嗔心。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你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⑶、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
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好像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此外,對四聖諦、三寶的實、德、能,既是說對於真理的真實、三寶的功德、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無知,都是愚痴。
另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比如人家為你講佛法,你不懂對或不對,人家跟你講對的,你以為是錯;人家跟你講錯的,你卻以為講對,這也是愚痴。
⑷、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某人的兒子修完大學課程後,那個做母親的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或是有人養了一隻漂亮的狗,他覺得了不起,帶著那隻漂亮的狗招搖過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和財產等,都稱為慢。
慢的種類: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華洋溢,高人一等,結果看輕別人。
2、有人的地位很高,你以為跟他平等,結果你覺得自己了不起。
3、自己比別人差,但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這是慢的心裡在作怪。
⑸、疑:對於佛法因果道理懷疑。
⑹、身見:執著五蘊的身心裡面有一個我,乃至身心以外有我。
⑺、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