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加班不好(第2/2 頁)
,卻因為疏於人際無從排解,從而導致不滿情緒長期積累,不乏演化成暴力流血衝突的案例。
陸道升最初看到這些報道的時候都會非常不理解,覺得何至於此,找個身邊的朋友吐吐苦水或者和家人吐槽吐槽不就行了麼?哥們真是想不開。
只是後來見識過福報之下的真人真事之後,悟了。
看客在審視的時候,往往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視角上進行代入。
自己是個正常的情況,就覺得報道中火山爆發的主人公也是個正常的思維。
但其實不是。
長期缺乏人際互動,是對人類社交天性的剝奪,這些報道中的主人公看似正常,實際上的心理畫像就是個被封住了眼的瞎子。
世界對他們來說已經關上了窗戶,內心哭喊沒有回應,很容易走上極端。
但真正可怕的是,在這些走向極端的案例背後,是無數沒有走上極端,但被各種福報給弄得失去了理想和靈性的年輕人。
國內網際網路領域很多大廠的技術發展模式是這樣的。
首先是各種組織加班搶業務蛋糕,做大規模。
在這一過程中,利用國內廉價的技術勞動力,硬頂住各種技術不到位造成的問題。
接著,規模起來了,就開始各種撒幣去挖外面的專家,來對技術進行升級。
最後不管專家有沒有真本事,技術升級升沒升成功,反正領導們有了可以吹牛的ppt、專家們兌現了大筆的期權,皆大歡喜。
就可惜大批長期在業務和技術一線苦苦修修補補的國內技術人員蹉跎了時光,養壞了技術習慣,沒有試錯和成長的空間,同時也在長期的重壓中失去了對技術的追求。
於是中國充滿了靠業務稱雄的公司,或是喜歡琢磨怎麼和小攤小販搶老百姓菜籃子,或是擅長代理國外遊戲廠商作品加賣面板躺著數錢,或是熱衷逼迫沒有五險一金的外賣員趕時間搶紅燈好多撈些油水,等等。
技術上能打的真是太稀罕了。
業務上其實也很難說多厲害,看看幾家大廠出海的效果,除了tiktok、《原神》等為數不多的案例,大多數都折戟沉沙。
想技術立身,需重視技術,先從善待人開始。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