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野豬到底好不好吃?(第3/4 頁)
個問題不能多談,反正十分有幸在某些特殊地方吃過,味道還是那麼贊。
其實拋開體型,豬皮等差異,單獨看肉的話,其實野豬跟瘦肉豬差異並不算大,都是脂肪含量較低,脂肪層很薄,大部分的肉都是瘦肉,但是一上手基本都能明顯感覺不同。
其實他們說野豬不好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野豬的肉質通常較為緊實,不像瘦肉粥那種軟綿綿的感覺,所以野豬沒做好的話,口感會比較柴,很難燉的爛。
另外野豬的皮質比較厚,毛孔比較粗,相當考驗褪毛的功夫,而且豬皮相對比較硬,要做到綿爛就得費點功夫了。
還有一個就是野豬都是沒閹割過的,身上會有一種腥臊味,豬肉處理起來就比較考驗廚藝了。
可以說一般人駕馭不了野豬,很多廚師在第1次接觸野豬肉的時候也會翻車。
但是野豬隻要做好了,那口感鮮美且具有獨特的野香味,這使得野豬肉成為了一種珍貴的食材,深受美食家的喜愛,也相當受一些權貴富豪的追捧。
不過以上說的都是普通的野豬,跟張強從遊戲裡帶出來的野豬是兩碼事。
豬皮確實呈現野豬那種灰黑色的,看起來確實挺厚的,但是相當q彈沒有那種發硬的感覺,豬皮上也看不到什麼毛孔,豬毛更是處理的相當乾淨,
做起來也簡單,只是稍微煎一煎,熟透了也能很好的嚼碎吃掉,至少張向陽和梁浩這兩個老頭子吃起來就沒有阻礙。
脂肪層確實很薄,背部的大肥肉脂肪層也只有不到兩個手指厚度,但是不管脂肪層還是其他的肉,都相當的緊實,好像這一頭是肌肉豬一樣。
甚至有些部位的瘦肉橫切開來會出現像雪花牛肉那樣的紋理,十分的漂亮。
關鍵是沒有野豬身上特有的腥騷味,反而能清晰地聞到草木果的香氣。
比起國外那幾百塊錢一斤的果香豬也不差了,甚至聞起來更好聞一些。
嘗過了野豬肉的滋味,又看到了這野豬肉的肉質,在場的所有公子哥對這份豬肉充滿了期待。
且不管後續的檢測如何,單單就剛剛吃到嘴裡的味道就足以讓他們對這豬肉重視。
民以食為天,他們這些權貴可以說是民的天,要權有權要錢有錢,對於美食的追求那自然更甚。
不過檢測還是要檢測的,他們需要向家裡彙報這些豬肉的效果,另外國家也需要這一份報告。
很快,所有的豬肉瓜分一空,有人分多,有人分少有人分肉,有人拿骨頭,反正相當的默契,除了門外那個姓肖的,其他人都算滿載而歸。
其實平均到每個人也就分了5斤左右,有人多有人少,而且還有不少的骨頭,可別小看野豬的骨頭,因為野豬的生長週期很長,可不是那種飼料豬三個月出欄骨頭能相比的,每一根骨頭幾乎接近甚至超過同等牛骨的重量,所以那些分到骨頭多些的提著是很沉,但實際上真可能就那麼一根骨頭,沒有幾兩肉。
但是骨頭怎麼了,骨頭就不能燉湯啦?
反正每個人都覺得這一趟滿載而歸。
剛剛吃到那一塊五花肉的滋味現在都在唇齒間迴盪。
只能用人間美味來形容。
這樣的好東西,哪怕是在那些特殊的培養基地也不會有多少,哪怕憑他們的身份,如果沒有卓越的功績,也輪不到他們品嚐。
想掏錢買倒也不是不行,就是指標難搞,有了指標還得是幾千一斤。
對比起來張強這個100一斤真的太便宜了,就衝這一點,他們欠張強一個小人情。
在場有些經營的想想剛剛的炒肉片,又想想昨天晚上的大青蟹和鳳尾螺,覺得這個小人情可以大一些。
昨晚陳百川帶到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