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野豬到底好不好吃?(第2/4 頁)
豬油撈飯多美呀。”
這句話得到了所有人的點頭贊同。
按常理來說,豬油撈飯這種東西是上不了他們的桌面的,跟好吃不好吃無關,主要是檔次不夠。
但是這一刻他們想的還真是豬油撈飯,雖然他們沒有一個人吃過這東西,可是他們就是想,想不要浪費,更不要錯過那不鏽鋼盆裡點點滴滴的豬油。
至於舔盤子……張強看到有幾個小夥子已經蠢蠢欲動了,但礙於人多,也礙於身份沒有這麼做。
享受過這野豬肉的滋味,對於準備售賣的半邊野豬肉九無限期待起來,甚至梁昊還被委託和張強商量,讓張強留少了一條五花那一邊……
“小強啊,要不你就留這一邊吧,反正你們人少是吧,少一斤兩斤的也無所謂。”
…………
分豬肉的時候,工作小組有幾個年輕小夥在討論網上的資訊,討論著網上假資訊太多了。
他們本來看了網上的小作文,都對本次的分豬肉沒多少期待的。
畢竟太多人都在網上說野豬肉不好吃,甚至是十分難吃。
事實真的如此嗎?
九幾年,南方準確來說是兩廣,那時候大肥豬豬肉還是5塊錢一斤,而且是五花,瘦肉的價格跟肥肉價格並沒有太大差距,排骨也只是比瘦肉貴那麼一兩塊。但這個時候如果哪條村子能獵到野豬,無論什麼部位35一斤。
這還是在村裡賣,如果拉到市區40 50也能賣,而且是被人搶著買。
(ps:這個價格我記得很清楚,因為那時候家裡的豬肉都是我買的,至於野豬肉價格,我爸現在都還說五斤野豬肉就夠給我交學費了,那時候的小學學費是200多。)
甚至有人拿著野豬肉去送禮,找到了一個工作崗位,很不巧,就是作者的一個表親。
其中固然有稀缺性的因素,但依然可見其中差距。
其實很多年紀上了三四十的對於豬肉感觸都是很深的,因為在他們這種年紀都吃過好幾種豬肉,比如說早期的黑皮黑豬,黑毛豬,雜交來的花皮豬,還有本地選種後的白毛大肥豬,最後到現在的瘦肉豬。
還有前些年興起,用家豬和野豬雜交的斑豬。
有些市場還能買到這些豬肉,對豬肉品質有所懷疑的,可以自己花錢買些做著試一試,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做,不要放太多的調料,一般味覺沒問題,那豬肉入口就能嚐出差別。
甚至都不需要對比很多品種,只要對比那種大肥豬以及瘦肉豬就夠了。
甚至好些鼻子靈敏的在肉攤上就聞出來了。
只能說如今的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追求量產化高產化,而那些生長慢,出肉率低,瘦肉佔比低的朱總已經開始被淘汰了。
當然也沒有完全淘汰,只是普通民眾吃不到而已。
特供專供,有很多有錢人也買不到好的肉,只能被迫接受帶著一股腥臭的瘦肉豬。
那麼網上為什麼會出現很多野豬肉不好吃的言論呢?因為養豬企業在公關。
當市場被瘦肉豬所壟斷,整個市場被養豬起所壟斷,會吃的人有錢也買不到好的豬肉的時候,網上就出現了一些瘦肉粥不好吃瘦肉豬有毒等各種方面的言論,這種言論的主體就是30歲以上的人群,他們會下廚房,他們的味覺並沒有退化,他們品嚐過很多豬肉的品種,他們懂得怎麼去區分。
這種言論他們洗不動,只能轉移話題,避免被關注。
另外一個就是政策問題,野豬一度被列為國二,被重點保護,如今在少數地方已經開始氾濫,被移出了保護序列,但很多部門依然視作為三有,只允許內部獵殺,然後銷燬。
但是真的被銷燬了嗎?
咳咳,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