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包含政府改革的內容。政府治理或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包括政府機構的調整和精簡、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程式的變化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改革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並取得無可否認的重大成就。例如,政府機構設定更加合理,政府職能發生了重大轉變,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政府對經濟事務的管理主要表現為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也逐漸開始從管制為主轉向以服務為主。政府日益強化其公共服務職能,正式提出了建立服務政府的目標。與此相適應,政府的公共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大量行政審批程式被簡化。例如,2002年到2004年,國務院分3批宣佈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專案1 806項。到2004年底,國務院部門的審批事項已減少50.1%。“一站式”服務等行政便民措施開始普遍實行,政府公共服務的投入大大增加。政府的責任機制也開始得以確立和完善,官員問責制已經普遍推行,對失職官員一律開始追究其責任。政府事務變得日益透明,許多地方政府也引入了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政務公開已經成為對各級政府的強制性要求,對於違反國務院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政府行為,公民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政府的決策更加科學化和*化,政府重大決策的公示制度、聽證制度、諮詢制度和評估制度正在各級政府中逐漸推行。政府的行政效率明顯提高,建設效益政府在許多地方成為政府自身追求的目標。電子政務、政府網站、政府與網民的互動,都在不同程度上改變或推動著政府管理方式更加*、高效和透明。
但是,政府改革始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政治的向前推進、人民群眾政治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全球化和資訊化的衝擊,都使得政府必然會不斷面臨新的挑戰。此外,現行的政府管理體制也還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例如,在相當程度上助長公共利益部門化的決策體制;政出多門、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事不分、成本過高等現象還普遍存在;政府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還相對不足、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系遠未確立;政府決策的隨意性太大、失誤過多,政策多變、政令不一等現象時有發生;政府行政法規體系還不完善,依法執政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等等。因此,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仍然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十七大以及十七屆二中全會分別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緊迫性、重要性、指導思想、總體原則、重點內容作了全面部署。根據這一部署,中國政府將透過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率政府和廉潔政府。
總而言之,經濟發展促進政治發展,而政治發展又影響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兩條基本道路。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是一個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內的整體性社會變遷過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經濟生活的巨大變遷,中國的政治體制也將發生深刻的變遷,經濟進步和政治進步將共同匯合成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潮流。
俞可平,*中央編譯局、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本文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國策》叢書。
關於中國發展模式的若干思考(1)
關於中國發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常 修 澤
中國發展模式:問題的提出
站在世界發展的角度來看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在發展方面的成績,並不限於經濟總量的大幅度增長或“翻幾番”,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