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3 頁)
航程和機動性方面的優勢,又可避開致命的自動武器的火力攻擊範圍,也不必擔心會被高空雷達制導高炮和地空飛彈擊中。
美國空軍的戰鬥轟炸機使用的是qrg-160型主動幹擾機,而美國海軍戰術飛機主要使用的是裝在機內an/alq-100型欺騙回答式幹擾機。這種幹擾機可以欺騙地空飛彈和高炮的雷達,破壞其精確火控跟蹤。海軍還在許多飛機上安裝瞭如an/ale-2這樣的箔條撒佈器,撒出的一包包的鋁箔條向地面漂落,就會在雷達螢光屏上造成虛假的影象。空軍的eb-66c、海軍的ea-if、eka-3、陸戰隊的ef-10b等遠距離幹擾機,用幹擾脈衝形成一條進出走廊,進一步提高了攻擊機的生存率。
電子對抗降低了北越雷達系統的效能,其結果是同米格機交戰次數增加了。
1967年的&ldo;波洛&rdo;行動:設定誘餌
儘管美國裝備了積極和消極的幹擾裝置,並採用相應的戰術,使雷達控制的高炮和地空飛彈的效能降低了。但對付日益增長的米格機的威脅的姿態卻是防禦性的。轟炸北越機場是減少米格機活動最有效的手段,但機場仍然被列在禁止攻擊的目標表上。這樣,與米格機作鬥爭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空中幹掉它。
儘管美空軍和海軍已擊落了23架米格機,但幾乎每次交戰米格機一開始都是享有優勢,因為它們可在地面控制員的引導下對美機實施截擊。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飛機打敗米格機,不是因為米格機戰術低劣,就是米格飛行員在跟蹤目標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ldo;尾巴&rdo;也被咬住了。
不管是在哪一種情況下,性急的美國飛行員都要等米格機先來實施攔截,然後才能投入戰鬥,而這種機會並不是常有的。面對這種毫無準備的不利情況,美國空軍著手製訂一項計劃,有意引誘狡猾不易捉摸的米格機進行空中格鬥。
此項計劃是12月12日在第七航空隊司令部制訂的。並確定由裝備f-4c飛機的第八戰術戰鬥機聯隊聯隊長羅賓&iddot;奧爾茲上校組織進行試驗。這一計劃的代號是&ldo;波洛&rdo;行動,旨在利用北越開始認為有些事是理所當然的,毋需加以考慮這一情況,亦即北越依靠廣大地區內配置的預警和地面引導截擊雷達作為耳目,在攻擊機群到達目標區之前就能發現它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