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冊子(第3/5 頁)
州刺史,也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爺爺)等。
至於兵馬構成,則是在聯合祖母冼夫人家族的勢力之後,整編了原來部族武丁和俚族尚武的青壯。
基本兵源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當然,除了隨他一同南下的朝廷委派幕僚人員,衛王楊子燦還特意抽調給他的由驍果衛基層精銳組成的架子兵,用於快速成軍和日常訓練。
這樣,馮盎的西南剿匪右路大軍,一經組建便有了自己初步戰鬥力。
左路大軍?
朝廷早就為馮盎準備妥當!
那便是由隴右一帶入川、並協同楊義臣、杜伏威等,一舉將宇文大許朝逆賊全殲的的高安和羅士信。
四
嶺南根據地裡的西南剿匪大營右路大軍,逐步完善。
一邊剿匪,一邊整訓,一邊持續招兵和完整建制。
轉眼,這就過去大半年,右路軍滿編兩萬五千數。
這期間,馮盎親率右路新軍,發動了對盤踞在蒼梧、高涼、珠崖、番禺地區的最大亂賊高發澄一戰。
聲名大噪。
此戰,高發澄誅滅,梟首傳遍嶺南;干將冼寶徹、冼智臣等生擒。
其後,高發澄的首級及骨幹活人,被快速解遞東京御覽。
其餘亂賊大部軍眾,在大軍強大的武力和宣傳攻勢下扔下武器。
或被挑選整編,或者從農從商,或者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經廣州海岸運走,目的地不詳。
從此,廣州、蒼梧、朱崖北部一帶(今雷州半島一帶),皆復歸大隋的有效管轄。
五
這一天,馮盎在在高州的茂名縣府衙忙碌完公事,便早早回到家中。
六
親哥羅州刺史馮暄這次也與他聯合剿匪,再立新功。
朝廷來旨,要讓他去京中兵部任職。
所以,今晚既是家宴,又算是給堂哥餞行。
馮暄此人,也算是大隋有名的將領,曾經只是太過於注重友情,所以在政事上有些優柔。
早些年,番禺將領王仲宣在嶺南舉兵造反,冼夫人便派遣嫡長馮暄將兵援救廣州。
這位馮大少,年少紈絝、很重江湖義氣,恰恰與反賊王仲宣的部將、瀧水豪門子弟陳佛智是莫逆之交。
所以,當他到達前線之後,顧念舊情、按兵不動,最終貽誤了戰機,以至於讓廣州一線戰事糜爛。
冼夫人,反應很快。
大怒之餘便將寶貝嫡長孫給問罪下牢辦了,並改派年少的嫡次孫馮盎為將出討叛軍。
這,也是馮盎第一次正式閃耀亮相在中華的青史之中。
當然,他一亮相就是主角!
在馮盎與隋朝官軍在鹿願成功會師之後,英勇作戰,全殲王仲宣,一舉蕩平了叛亂。
當時文帝看到奏報,深為冼夫人的大義之舉讚歎,特降敕書獎賞慰勞,並拜其孫馮盎高州刺史。
因誤戰機下獄戴罪的嫡長孫馮暄,還是被文帝特赦並拜羅州刺史。
從此之後,馮盎便成為了整個家族的話事人,也是繼其祖父馮寶、祖母冼夫人之後馮家最為顯耀的靚仔!
對於喪失馮家家主之位這事,作為排行老大的馮暄要說心裡沒有點什麼想法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也明白,祖母如此安排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他這個太注重哥們義氣的特點,放在官場之上,那絕對是取死之道。
不僅難以扛起家族大旗,還會給家族招來滅頂之災。
後來近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足以證明,老祖母的眼光,是多麼深遠而準確。
馮盎的官,越做越大,也越來越受到皇帝信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