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幫他說話?(第2/2 頁)
去八一隊應該不會學壞,比去省隊什麼的強多了,所以也不是很擔心弟弟的未來。
只是總得安慰一下媽媽,可是該怎麼說?媽媽不是不知道里面的道理,但兒行千里母擔憂又有什麼道理可講?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擔心,是立足於一些假設,比如被欺負了受委屈了,自己在遠方也幫不上,於是內疚起來。
“你在這裡幫他操心,你不知道他在他們那裡有多開心。”
“每天訓練忙得一條狗似的,頭一靠枕頭就能睡著,想家的時間都沒有。
“他們那一大幫年齡又是差不多的,平時好玩得很。
“他們那又是部隊,什麼都是公費。
“文化課要上,平常管得也嚴,不怕他學壞。”
孫彧說得顛三倒四的,這些孫嘉寄回家裡的信上都寫了,現在孫彧再說一遍而已。
不過媽媽本來也只是有感而發,緩一緩就好。於是大家繼續吃飯,吃完飯孫彧收拾桌子洗碗。
孫嘉除了給家裡寫信外,有時還會專門給孫彧另寫一封。
因為孫嘉去報到後寄回來的第一封信是寫給家裡的,裡面訴了不少苦,引發了爸爸媽媽的一輪沒有結果的爭吵。
孫彧專門給孫嘉回了信,告訴他以後給家裡寫信要注意點,儘量報喜不報憂,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可以專門給自己寫一封。
孫嘉對此欣然接受,不過孫嘉後來告訴孫彧,父親也特意寫了封信給他,說了和孫彧差不多同樣意思的話。
孫嘉特別說明,他沒有把孫彧說的告訴父親,讓孫彧也不要說,免得父親找孫彧要信來看。
畢竟兄弟倆之間什麼話都能說,但有許多又是不好讓父母知道的。
至於孫嘉給父親的信裡寫什麼,孫彧也沒太關心。需要他關心的事,孫嘉也會和他說,除非孫嘉自己忘了。
對一個少年來說,想家是一種邊緣觸發的事件,孫嘉離家去打球也一年多了,寄回家裡的信也從一開始的愁苦逐漸意氣風發起來,或者,用孫彧的話來形容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以及,不知天高地厚。
一到假期,兄弟倆的通訊就會暫時中斷,因為孫嘉的信是寄到學校的,要等開學才能繼續。
所以雖然孫嘉每個月至少一封家信,但孫彧也不能確切瞭解孫嘉現在的情況,只不過,孫彧並不擔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