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3 頁)
由於蜀漢統治者注意興修水利,加上前面所說的諸葛亮積極推行屯田,自耕農因所受官吏豪強的額外役使和榨取有所減輕,從而使他們得以維持簡單的生產和再生產,所以蜀國的農業生產獲得了一定的發展。袁準稱讚蜀漢&ldo;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rdo;(已見前引),即可說明蜀漢社會經濟當然主要是農業經濟呈現出的一派繁榮景象。左思在《蜀都賦》中盛讚成都平原&ldo;溝洫脈散,疆裡綺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夾江傍山,棟宇相望,桑梓連線,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桔柚之園。&rdo;反映了成都平原溝渠交錯,稼穡興旺,稻浪滾滾的如畫景象。當時的廣漢、綿竹一帶,是農業高產區,稻稼能夠畝收30至50斛。據《晉書》卷47《傅玄傳》載傅玄言曰:&ldo;近魏初課田,不務多其頃畝,但務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餘斛,水田收數十斛。&rdo;北方水田猶能畝收數十斛,則作&ldo;為蜀淵府&rdo;的綿竹等地畝收30至50斛,當非誇大之辭。不過那時斛小,所謂畝產30至50斛,也不過當今之畝產780‐1160斤左右而已。
諸葛亮所以能把蜀國治理得很好,除了他本人的主觀努力以外,也賴有益州殷富作為物質基礎。兩者相互推動和影響,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汗水滴灌著益州的大地,從而在三國紛擾的戰爭年代,蜀漢的農業仍有一定的發展。
四、手工業與商業
前已言及,劉備少時與母以販履織席為業,說明劉備對於手工技藝並不陌生。諸葛亮長於巧思,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史言亮&ldo;好治官府、次舍、橋樑、道路&rdo;,&ldo;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rdo;加以亮素志在於吞魏還都,故對於攻守武器與軍糧運送工具的研究尤為注意。《諸葛亮集》有《作斧教》、《作鋼鎧教》、《作七首教》以督勵有關官吏提高武器製造質量。陝西漢中地區城固縣三國墓出土了九件銅弩機;在定軍山附近,出土了大量扎馬釘和銅箭鏃、鐵刀等兵器。以上二地都是蜀漢軍隊打過仗或駐紮過的,應屬蜀漢遺物。扎馬釘有銅鐵兩種,四角鋒利,每角約長05市寸,隨手擲地,總有一角朝上直立。1964年3月在四川郫縣太平公社出土的銅弩機上刻有銘文,系劉禪景耀四年(261年)二月卅日中作部造,機上銘文說系&ldo;十石機&rdo;(一石為120斤),一次十矢俱發。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ldo;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rdo;以諸葛亮的慎密、持重,若非其軍隊的裝備確已達到精良程度,安能如此出言。魏將鄧艾也說過蜀軍&ldo;五兵犀利&rdo;的話。這些都說明蜀漢手工業發展水平是很高的。
諸葛亮對於關係國計民生最密切的鹽鐵手工業是極重視的,《三國志》卷41《王連傳》載:
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於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自連所拔也。遷蜀郡太守、興業將軍,領鹽府如故。
蜀中多鹽井,以廣都縣為例,&ldo;有鹽井、漁田之饒,大豪馮氏有魚池、鹽井,縣凡有小井十數所&rdo;。在蜀漢以前,益州的煮鹽事業由民辦者甚多,所謂民辦,實際是由大小豪民辦。《三國志》卷43《張嶷傳》言:&ldo;定莋、臺登、卑水三縣去郡三百餘裡,舊出鹽鐵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越巂太守張嶷率所領奪取,署長吏……遂獲鹽鐵,器用周贍&rdo;。越巂郡屬於南中少數民族地區,這裡尚將鹽鐵收歸國營,內地各郡自然更不例外。蜀漢除先以王連領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外,還以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