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5 頁)
做官就得被打壓了。”
面對這話,年輕人卻轉過身來,笑談道:
“我不怕他們打壓,他們打壓我,那反而證明了我走的路是對的!”
“今年的恩科,我要考上去,考到官場上去。”
“不……”聽到兒子的這話,老人搖了搖頭:
“今年的恩科,估計萬歲會出關於怎麼制衡兩派的策論,你不要摻和。”
老人很清楚,今年的恩科是一灘渾水,誰蹚這趟渾水,誰得髒一身。
只是面對他的話,年輕人卻笑著搖了搖頭:
“我要是怕被打壓,那我還做什麼官?”
說罷,年輕人笑著走出了雅間,而老人看著他的背影,也止不住的搖頭。
他起身走到了窗前,在他的目光中,年輕人走出了晴川閣,走到了晴川閣對面的恩科報考點。
“你好,我來報名的。”
年輕人笑著開口,而坐在報名點上的一名教習也笑著點頭:“籍貫、年齡、學籍、姓名。”
“湖廣長沙府人,二十二歲,湖廣大學社會學,李子任,字澤勝……”
李子任笑著開口,而教習也點了點頭,為他開具了准考證:
“你是大學生,不用參加八月初一的府試,等著九月初一在武昌恩科院的省試,透過之後去南京參加十月初一的會試,再透過就去北京參加殿試。”
教習將一張准考證交給了李子任,拿到准考證的他也抬手作揖告謝,隨後轉身離去。
他拿著准考證向人群裡走去,四周的人都拿著報紙開懷大笑,在這樣的氣氛下,他似乎也被感染,腳步不由得更為堅定了一些。
紹慶元年正月初一,紹慶新政正式實施。
在“三漲”之中,大明新政規定軍人軍餉增加至每年二十兩,兵馬司增加至十五兩,衙役增加至十四兩。
除此之外,人數最多的從九品官員俸祿增加至十八兩,其餘品級官員相對應上漲10……
至於工價,國內最低工價被漲至每日四十文,其中皇店帶頭上漲工資,兩千餘萬皇店工人盡數享受到了這個福利,俸祿從原本的三十文到一百文,上漲至四十文至一百二十文。
國營工廠上漲工價,民營工廠只能跟著上漲工價,但它們依舊踩著紅線給四十文的最低工價。
不過即便如此,民營的一千多萬工人還是忍不住的高興慶祝。
只是他們的高興在許多商賈和幕後的勳貴看來,似乎是對於自己的一種折磨。
正月初二,群臣上疏彈劾“工價上漲”的政策,許多官員認為工價上漲致使了大部分民營工廠利潤下降。
不過對此,次輔張廷玉拿出了一份份文牘,不管哪一份,都可以證明眼下的民營工廠分配不均。
在皇店之中,工人的工錢佔皇店利潤的四分之三,而民營工廠中,工人工錢只佔利潤的二分之一。
如果沒有皇店,或許民營工人的工錢會降低到佔利潤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的程度。
三千多萬工人,他們身後代表的是三千多萬個家庭,是接近大明戶籍總數四分之一的人口數量。
大明做出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瞭解過市場情況的。
這麼多年以來,大明發行的貨幣總量高達十七億,即便以眼下大明人口已經達到六億三千餘萬,但這筆貨幣還是讓民間的物價不斷上漲。
尤其是經歷了鹹嘉年間的戰爭過後,大明內部的物價更是上漲了10~20左右。
因此,這次的工價上漲是比較符合規律的,並不會對市場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
群臣之所以反對,無非就是工價上漲導致了他們及背後商賈的利潤下降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