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2/2 頁)
說……&rdo;講故事的人壓低了聲音,中氣十足地學著想像中豫讓的樣子低吼道,&ldo;&l;你當日謀害智伯,我今日便要取你性命。&r;那趙襄子被他的氣魄嚇得肝膽俱裂,卻依舊不死心地想要拉攏他,勸道,&l;你也是條好漢子,不如為我效勞,保你今後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r;你猜那豫讓怎麼說,他大笑一聲,說道……&rdo;
&ldo;士為知己者死。&rdo;楊玄感輕輕地接道,但實際上那講故事的人所說的並不是這一句。楊玄感搖了搖頭,心想幸好自己方才沒有自作聰明大聲說出來,不然或許會有幾分尷尬。慶幸之後,他又是一陣尷尬,太史公對豫讓的記載他已不能像少年時那樣倒背如流了,但其中&ldo;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rdo;一句的印象最為深刻。他記得正史中趙襄子亦是一位君子,然而方才那故事中顯然將他說成是無膽鼠輩,這也算是講故事的時候常見的情況了,與正對立的必然是邪,若豫讓是&ldo;義&rdo;的,那麼只有在趙襄子是&ldo;不義&rdo;的時候故事才好聽。
今後史書會如何評價他呢?今後那些流傳的民間故事會怎樣記載他呢?
今後史書會如何評價他父親呢?今後那些流傳的民間故事會怎樣記載他父親呢?
想到自己將要謀劃的大事,楊玄感忍不住想到了這樣的問題,但又覺得這些事未免太遠了,而且那不是他能夠決定的。他聽著身邊傳來的那些有著煙火氣的歡聲笑語,感到心裡安定了一些。他喜歡聽見這些聲音,他希望善良、正直、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能夠平安喜樂。
然而世事往往不是這樣的。
楊玄感回顧自己的一生,覺得有兩個人對他有無比重大的影響,一個是他的父親楊素,他曾經是他崇拜的物件;另一個是當時的太子楊勇。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