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1/2 頁)
他對父親的崇拜倒不是源自於那累累軍功,而是因為楊素的氣量。當年陳國被滅,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被文帝賜給楊素,楊素對她頗為寵愛,但樂昌公主卻一直是鬱鬱寡歡,她在看見了一位老人送來的詩後更是泣不成聲。楊素詢問後才知道她曾有一名為徐德言的夫君,兩人在戰亂時離散,彼此只留有半塊銅鏡。楊素不僅將徐德言召入府中,還放回樂昌公主讓他們夫妻團圓,並且贈送財物幫助他們安頓下來。
楊玄感當時想,所謂的正人君子便是楊素這般了吧。
如果說楊素陪伴了楊玄感的整個童年、少年時代,楊勇與他的相處時間就少得可憐了。他其實只見過這位前太子幾面,且都是在皇家的宴席之上。猶記得當時他年紀尚幼,在皇宮隨便亂晃也沒有人管,雖然沒闖什麼禍,卻撞見之前僕從通報說身體抱恙而告退的楊勇坐在樹上喝酒,那般如同江湖人一般的瀟灑肆意是他從來不曾見過的。楊勇也瞧見了他,一個旋身跳下樹,又一抄手把他撈了上去,硬灌了他一杯酒,看著他嗆得通紅的臉哈哈大笑。彼時他只覺得這皇長子真不是個東西,後來他年紀稍長,再回憶這一幕、再觀楊勇言行,方才知道他的率真大膽是何等可貴。不知不覺間,他的行事作風也染上了幾分那樣的不羈。
後來,楊勇被文帝厭棄了,太子之位被奪,性命也被害了……在楊素和楊廣的算計之下。
楊素也在幾年後過世了,楊廣覺得他替他擋了災,將他的葬禮辦得極其盛大。
楊玄感懂他父親所說的那些道理,但他始終覺得那是錯的,他做出如此判斷的理由,哪怕他沒有告訴過楊素,但他可以想見他父親給出的一定是&ldo;幼稚可笑&rdo;之類的評價。他知道楊勇是個好人,楊廣是個小人,但是現在好人被害了性命,小人登上了皇位,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是對的呢?更何況楊廣上位後,百姓被繁重的徭役壓得苦不堪言、民怨之沸騰恐怕比之昔日的秦王朝也不遑多讓。他越發肯定自己是正確的,因而也越發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當楊義臣找上門來,同他說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事後,他很快便領會他的用意,並且迅速地為他提供了庇護,聽從他的意見籌備起來。
&ldo;要掰倒楊廣,有一個人是必除的。&rdo;楊義臣對他這樣說道,&ldo;楊拓。&rdo;
然後他給出了借刀殺人的建議,提出離間楊廣和楊拓,讓楊廣處置楊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楊拓能活命,他也不可能為楊廣效力了。
楊玄感想都不想就否決了,他不僅否決了,而且迅速同楊拓決裂,撇清了他與自己‐‐一個擁護楊勇之人的關係,無論在哪裡都對他惡言相向,讓楊義臣準備好的一串計劃都沒了用武之地。
他並不喜歡楊拓,甚至可以說是厭惡的,在他的眼中,這個內斂的年輕人是另一個楊素,但是他也知道這只是因為他受楊素的影響太深,他依舊記得楊拓第一次進入楊府時那沉靜神情掩蓋之下的不安,但也正因為記得,他才在楊拓隨楊廣四處徵戰的時候感到了徹骨的失望。
他有點可憐他,因為他覺得楊拓就像是一個被楊素栽培長大的木偶,一舉一動都按照著楊素的謀劃進行著。他保護大隋的理由是楊素灌輸給他的,他所侍奉的君主也是楊素為他挑選的,因為他的命是楊素救的,因為他一身絕學是楊素教的,所以他繼承楊素的意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唯一有點不同的是,楊拓在乎他的師妹阿藥,這種溫暖的感情是楊素所不具備的。
所以在否決了楊義臣的建議後,他提出了另一個方案:拉攏阿藥。
制定這個計劃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對於阿藥的觀察,他發現比起楊拓,阿藥對於楊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