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3 頁)
所以說,順治帝是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的子刻,逝世於養心殿。病因可能是天花。他的遺體在四月十七日被火化,骨灰存於&ldo;寶宮&rdo;內。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清聖祖實錄》卷九記載,該&ldo;寶宮&rdo;在康熙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663年5月30日)黎明,被起程移奉孝陵,在六月初六日的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同孝康皇后和端敬皇后的寶宮一起,被安放在地宮的石床上,並掩上了石門。
由此,關於順治帝在二十四歲這年離宮出家、朝廷以其病逝為託詞的猜度,不過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傳奇故事而已。但順治帝在十七年(1660年)十月,於西苑(中南海)萬善殿,由茆溪森和尚為其舉行了皈依佛門的淨髮儀式,則是史實。只不過剃光頭髮意欲出家的順治帝,最終在茆溪森的師傅玉林l諄諄規勸和要燒死茆溪森的壓力下,又決定留俗了。這一史實的記載雖然不見於官方檔案,但廣泛見於本文上述的僧侶著作中。這些著書立說的僧侶,都是被順治帝邀請入宮闡釋佛法的著名人士。由於他們在記述淨髮的時期內,生活在順治帝的周圍,而且是各自著作中的分別記錄,所以具有極強的真實性,因此普遍為史學研究者所認可。在關於規勸順治還俗的語錄記錄中,最被人稱道而且看起來最見效的一段勸導是,面對順治帝的提問‐‐佛祖釋迦牟尼和禪祖達摩,不都捨棄王位出家了嗎?玉林l回答,他們是悟立佛禪,而現在從出世法來看,最需要您在世間護持佛法正義,護持一切菩薩的寄身處所,所以,您應該繼續做皇帝。正是這段規勸,最終令順治帝迴心轉意,蓄髮還俗了。
我們現在需要尋找的,是順治帝出家行為的思想感情基礎。
第一部分
第8節 順治為什麼要淨髮出家
順治在宮中淨髮出家,其首要原因,是受佛教思想的深刻影響。
入關前,順治對佛教一無所知。作為與明政權相抗衡的、統治著廣大東北地區的清政權的承繼者,其滿族文化傳統中,並沒有一種系統的可供信仰的宗教理論。他們在祭祀活動中崇拜的,是自然的萬物多神。由於主持祭祀的人,按滿語稱為&ldo;薩滿&rdo;、&ldo;薩瑪&rdo;、&ldo;薩麻&rdo;、&ldo;珊蠻&rdo;等,這種宗教就被稱為&ldo;薩滿教&rdo;。它產生於遠古,沒有統一的教理教義,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宗教。而順治入關後,由於其朝政被做攝政王的叔父多爾袞所把持,多爾袞對順治的教育,又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所以順治的幼年和少年時期,像所有滿族孩子一樣,熱心於騎馬、射箭和圍獵,對漢文化一片茫然。據《清世祖實錄》卷三、卷九、卷十五等處的記載,就順治接受漢文化教育的問題,都察院承政滿達海、給事中郝傑、大學士馮銓、洪承疇等人,都曾經先後向多爾袞上疏,請求選擇有學識的人輔導順治的學習,但都被多爾袞以順治年幼的理由拒絕了。後來,多爾袞對這種建議索性置之不理。只是因為多爾袞在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突然逝世,才使順治的漢化教育一下成為必然。面對如此豐富而悠久的漢文化和歷史,出於實施統治的需求,順治在幾乎不識漢字的基礎上孜孜求學。但最先植入他頭腦中的宗教,卻並非是已被漢文化深深吸納和包容的佛教,而是沒能融入漢文化的基督教。
基督教在唐朝、元朝都曾斷續傳入中國,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因耶穌會傳教士的努力,則再度傳入。順治親政的第一年,為了學習一些日食、月食、彗星、流星、曆法等天文、物理知識,就接受了大學士范文程的引見,召見了在欽天監任職的北京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淵博高深的學識,得到了順治帝的尊敬。而湯若望在得到這種教習機會後,在解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