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而後,承天太后秘密派人鴆殺了韓德讓的妻子,德讓就毫無顧忌的出入太后的帳幕,共同處理政務,食同案,臥同帳,成為事實上的夫妻關係。德讓在統和元年(983年)兼政事令,統和十七年,在耶律斜軫死後兼任北院樞密使,總知南北面兩院事,拜為大丞相,至此,他位兼將相,總攬遼朝軍政大權。其後,他受賜國姓&ldo;耶律&rdo;,賜名隆運,並特許置斡魯朵宮帳(遼制僅皇帝和太后才有此特權)。
韓德讓在遼朝蕃漢群臣中是輔政最久,權位最高,影響最大的重臣,是聖宗之治的直接促成者。他曾獲賜鐵券誓文,由聖宗親筆書寫,齋戒焚香,在北斗星下向蕃漢群臣宣讀,其中自有他的心機。但在承天太后死後,卻未蹈前代權臣為繼位君主忌憚誅除的覆轍,聖宗始終敬事若父,恐怕絕不是一紙空頭誓文所能保障的。史書說他&ldo;克敵制勝,進賢輔國&rdo;,&ldo;孜孜奉國,知無不為&rdo;,&ldo;鎮服中外,無有邪謀&rdo;,他個人的品德和作為其了很大的作用。連宋人所編的《契丹國志》都嘆為&ldo;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rdo;,除了韓德讓個人因素,承天太后和遼聖宗絕無那種&ldo;非我族類,其心必異&rdo;的民族排外心理,也許更至關重要吧!
承天太后攝政,親自抓了三件事。其一,著意籠絡大臣。他利用幸第問疾、進官加爵和為近臣在景宗御容殿繪像等手段,與群臣建立信任感,願意竭盡忠誠,報效死力。其二,親自審決滯獄。她在統和元年十二月頒赦:凡刑獄有冤屈的可以赴御史臺上訴。接下來三年,她年年親自臨決滯獄,緩解了社會矛盾,贏得了人民好感。其三,大膽擢用漢官。除了韓德讓,他還任用了室昉、張儉、邢抱朴、馬得臣、王繼忠等人。任用漢人是承天太后順應潮流之舉,既是契丹社會漢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她決心進一步封建化的組織措施。
緊接著,承天太后就與遼聖宗、韓德讓一起進行了全面的封建化改革,這一改革絕大部分在承天太后攝政的統和時期已經開展,部分在其後仍由聖宗繼續向前推進。
其一,重新編制部族。即既把原先隸屬宮帳的奴隸戶改編為部族,又把原來處於奴隸地位的舊部族經改編增置為平民性質的新部族,還規定新徵服的各族人戶不再編為奴隸宮戶,這些措施極大削弱了契丹社會的奴隸製成分。
其二,實行科舉取士。統和六年(988年),遼朝首開科舉,雖僅取一人,卻意義重大,標誌著漢族士人可以藉此進入遼朝統治階層,也意味著遼朝統治基礎的擴大。澶淵之盟以後,取士名額激增至二三十名,到聖宗後期已達七十餘人。到遼朝晚期,契丹族也設科考,漢族文明已使契丹族高度漢化了。
其三,推進法制漢化。契丹舊例,契丹人與漢人共案同罪時,重處漢人,輕處契丹人,同罪異判現象十分嚴重。為調整民族關係和階級關係,實現蕃漢同律、法制漢化的改革,同時剝奪契丹貴族和奴隸主的某些司法特權,逐步推行蕃漢貴賤同罪同判的司法原則。
其四,全面整頓吏治。韓德讓建議以任官好壞作為考課標準;他本人以任賢去邪為己任,深受承天太后的嘉許:&ldo;進賢輔國,真大臣之職。&rdo;
其五,改革賦稅制度。其主要內容一是將燕雲地區推行的封建賦稅制度擴充套件到其他頭下州軍地區,一是把穆宗朝以來脅迫為部曲的奴隸都改為向朝廷納稅的編民。
在對宋和戰上,承天太后也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她習知軍政,先是擊退了宋太宗的雍熙北伐,而後來又迫使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承天太后不再攝政,將權力移交給遼聖宗。這年十二月,這位遼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在行宮去世。史書稱她&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