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一笑置之(第1/2 頁)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一觀點。
有人質疑現有基礎上再加裝翼刀是否明智,因為這可能會影響飛機的整體效能,包括升力和失速特性。
還有人提議嘗試將現有的多組小翼刀合併成一個較大的翼刀,類似於殲6的研發,但此建議被認為不適合殲8-3這樣的大型戰機。
經過半小時激烈的討論後,大家仍未達成一致意見。
這時,有人轉向一直沉默著閱讀資料的許寧,希望他能夠提供一種更優解。
整個房間瞬間安靜下來,等待著他的回應。
許寧緩緩站起,走向那塊掛滿研發圖紙和測試資料的黑板旁。
“我有個好訊息要宣佈。”他轉向團隊,眼中閃爍著興奮。
“經過這幾天的不懈努力,我們成功地完成了殲8-3原型機氣動與結構研發的引數化建模工作。這意味著未來調整研發方案將變得更快捷。”
這成就非同小可。要知道,為了最佳化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效能,通常需要不斷嘗試多種研發,直至找到最佳方案。
但有了引數化模型的幫助,只需簡單調整幾個關鍵引數就能快速生成新的研發方案,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這個曾困擾林歐華團隊一年半之久的問題,在許寧加入後短短數日內便迎刃而解。
儘管他本人對此輕描淡寫,但大家都清楚,這背後是他卓越才能的體現。
掌聲再次響起,許寧謙虛地揮手讓大家安靜下來:“關於機翼改進,我還有一些初步想法想要分享。”
他拿起一根鉛筆,在圖紙上輕輕描繪起來。
“增加額外的翼刀確實能提高效能,但我的分析顯示,機翼後部才是氣流最為集中的地方。
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將現有的副翼鉸鏈蓋板改造成翼刀形狀,這樣既減少了額外重量又保持了美觀。”
“此外。”他繼續補充道。
“我們還可以探索在機翼前端新增如前緣襟翼或縫翼這樣的裝置。
這樣做不僅能補償因使用翼刀而可能影響的升力特性,還能顯著提升飛機在低速狀態下的操控性。”
大家都知道,殲8系列戰機在低空低速條件下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
部分原因是早期研發受限於技術條件,採用了較為基礎的機翼配置。而現在,透過引入先進的前緣裝置,有望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然而,選擇哪種具體形式還需要進一步考量;
前緣縫翼雖然提供了更好的升力增強效果,但也伴隨著更復雜的構造及更高的噪音水平;相比之下,前緣襟翼則相對簡單一些。
總之,每種方案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與挑戰,關鍵在於如何平衡這些因素以達到最優解。
當許寧提出將副翼鉸鏈整流罩改為後緣翼刀的想法時,大家都覺得耳目一新。但說到前緣增升裝置時,卻有人顯得猶豫起來。
柳明打破了沉默:“許寧提出的翼刀概念非常出色。”
接著,他轉向了前緣增升的話題。
“其實,在83工程初期,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曾與法國達索公司聯手開發過一種前緣縫翼,目的是為了升級殲8-2型戰鬥機。”
這個資訊讓許寧感到驚訝,因為他從未聽說過這件事。
楊知書補充道:“那時,我們的總研發師認為如果殲8能配備有效的前緣縫翼,那麼它的整體效能可能可以媲美法國的幻影2000戰鬥機。
那段時間,中法兩國在航空領域的合作十分密切,這項工作幾乎與‘和平典範’專案同期展開。”
提到“和平典範”,整個房間彷彿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該專案被外界錯誤地標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