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安史之亂後,大唐天子及其臣下們為了能睡個好覺,真是費盡了心機。
當然,長安城內也有許多便民利民的制度與設計。比如城中所有主幹道兩側所挖的排水溝渠,坊市間則在地下布暗溝,與主路旁的明溝相連,構成了一整套完備的排水體系。既確保了城市不會發生內澇,也便於及時疏導生活汙水,保持環境的清潔和衛生。
主路旁的明渠又寬又深,所以要在兩旁栽種槐樹遮擋。長安城裡的兒童們從會走路起就被大人教育,要小心路旁的水溝,萬一跌進去的話可就爬不出來了。
就在這天的掌燈時分,御史中丞裴度卻犯了無知小兒的錯,一頭栽進興化坊中十字街東南隅的排水溝裡。
侄女玄靜進京的過程頗多周折,今天僕人王義總算把她接回來,所以裴度趕緊回府探望。誰知到了興化坊的裴府門外,他如常在路邊的樹蔭下落馬,卻一腳踩空,整個人向路邊的溝渠倒了下去。
王義驚呼著衝上前,險險把主人從溝邊扯住,御史中丞才算沒在家門口的陰溝裡&ldo;翻船&rdo;。可是裴度的右腳崴了,當即痛得沾不了地。王義只得把裴度負在背上,一徑揹回府中。
裴府還真是流年不利。侄女剛剛能下地,叔父又走不了路了。
楊氏見此情景,氣得責問王義:&ldo;你是怎麼回事?竟將馬牽到溝渠旁邊,這不是成心害人嗎?&rdo;
王義低頭不語,裴度嘆道:&ldo;算了,也不能全怪王義,是我心中有事,未曾看清路邊狀況。&rdo;說罷,向楊氏使了個眼色。
楊氏不吭聲了。畢竟王義剛救回裴玄靜,立下大功一件,況且一直以來服侍主人任勞任怨,算是位不可多得的忠僕,偶一小錯,怎忍嚴加苛責。
王義沉悶地告退。
楊氏見裴度的腳腕腫起來老高,心疼道:&ldo;請個郎中來瞧瞧吧。&rdo;
裴度搖頭,&ldo;不必。你拿塊涼的濕手巾來給我敷著。&rdo;心中卻在想楊氏方才衝口而出的一句話‐‐這不是成心害人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裴度的心中也有一絲困惑。王義為自己牽馬墜鐙很長時間了,一向都很小心。裴度政務繁忙,要操心的事太多,即使騎馬上路腦子也不空閒,所以常會心不在焉。為此,王義總是選擇在最安全方便的地方讓主人上下馬,確保裴度的安全,從未有過閃失。
今天發生的事情確實太不尋常了,不由讓人懷疑起王義的動機來。更奇怪的是,當楊氏脫口而出那句傷人的指責時,王義絲毫沒有為自己辯解……
楊氏張羅了濕手巾來,裴度決定暫時擱下心中的疑問。他寧願相信今天的事故純屬意外。所謂用人不疑,如無充分的證據,對下屬的忠誠不可妄加懷疑。王義是值得信任的僕從,要不是他,侄女裴玄靜至今還不知流落在何處呢。
裴度問楊氏:&ldo;玄靜怎麼樣了?&rdo;
&ldo;身子基本恢復了,到底年輕嘛。&rdo;楊氏回答,&ldo;至於那件事……&rdo;
&ldo;你都對她說了?&rdo;
楊氏點點頭。
&ldo;她如何反應?&rdo;
楊氏搖搖頭,又點點頭。
裴度嘆息一聲,&ldo;請侄女過來見面吧。&rdo;
裴度上一次見到玄靜時,她才剛滿七歲,就因為勘破一樁殺人案而名聲大噪。裴度至今還記得其中的細節。
死的是一名煙花女子,被人用鐵錘擊破頭顱而亡。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名與她有私情的書生。書生為她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