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3 頁)
張彭春辭職離校後,改由梅貽琦任教務長,未久,又&ldo;兼理研究院事務&rdo;。自此,梅貽琦在清華嶄露頭角,終得大用,而吳宓的身影從清華國學研究院消失了。
[56、57]戴家祥於1989年致李濟之子李光謨的信。轉引《李濟與清華》,李光謨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58]李濟《西陰村史前遺存》,清華學校研究院叢書第三種,1927年出版。
[59]梁啟超《給梁思成等孩子們書信十一封》,載《薪火四代》(上),梁從誡編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出版。下同。
[60、62、63]《清華國學研究院史話》,孫敦恆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61]葉德輝其人與被殺經過:葉德輝(1864‐1927),字奐彬,號郋園,又號直山。祖籍江蘇吳縣。太平天國動亂之時,其父葉雨村始遷居湖南,佔籍長沙(後葉德輝讀書嶽麓書院時,又買了個湘潭縣籍)。葉德輝出生於長沙,故自稱是&ldo;半吳半楚之人&rdo;。年少時,曾一度棄學經商,又棄商就學。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與張元濟、李希聖為同年,三人均分部主事,葉德輝到吏部不久便辭歸湘里居住,以提倡經學為己任,與王闓運、王先謙為湘中三名士。葉德輝政治上不贊成相互砍頭式的革命,在生活上沉溺聲色,常夜御十女。1903年,他編輯出版《雙梅景闇叢書》,含《素女經》等六種,道學家譁然,斥為淫書,而葉之名益著。1927年,時任長沙總商會會長的葉德輝對國民黨北伐大為不滿,對時興的農民協會和&ldo;一切權力歸農會&rdo;(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更視為仇寇。對此,他送給農民協會一副對聯:&ldo;農運宏開,稻粱菽麥黍稷,盡皆雜種;會場廣闊,馬牛羊雞犬豕,都是畜生。&rdo;橫額是:&ldo;斌尖卡傀&rdo;(長沙方言)。意為不文不武,不小不大,不上不下,非人非鬼。正因了這副對聯,不贊成相互砍頭式革命的葉德輝被農民協會的梭標隊抓去,並在1927年4月11日砍了頭。
關於王葆心其人與死因,可參見1927年6月15日,梁啟超致信在北美的女兒梁思順,告以王國維之死事,並涉王氏之死。信中說:&ldo;靜安先生自殺的動機,如他遺囑上所說:&l;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變,義無再辱。&r;他平日對於時局的悲觀,本極深刻。最近的刺激,則由兩湖學者葉德輝、王葆心之被槍斃。葉平日為人本不自愛(學問卻甚好),也可說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歲的老先生,在鄉裡德望甚重,只因通訊有&l;此間是地獄&r;一語,被暴徒拽出,極端棰辱,卒致之死地。靜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淵,一瞑不復視。此公治學方法,極新極密,今年僅五十一歲,若再延壽十年,為中國學界發明,當不可限量。今竟為惡社會所殺,海內外識與不識莫不痛悼。研究院學生皆痛哭失聲,我之受刺激更不待言了。&rdo;(《梁啟超年譜長編》,丁文江
趙豐田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對於梁氏之說,後世學者多有考證,但不得其詳,王葆心其人其事可能系誤傳。
[64]《挽王觀堂先生》,載《陳寅恪詩集》,陳美延陳流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65]《陳寅恪詩集》,陳美延陳流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66]關於王國維為何拖著辮子自沉昆明湖,後世臆測大致分幾種:一為&ldo;愚忠殉清&rdo;說;二為&ldo;逼債&rdo;說(王曾與羅振玉合作做生意虧本,欠下巨債);三為&ldo;驚懼&rdo;說(王國維自殺是怕自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