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2/2 頁)
這位十九歲的青年很快就成了著名的黨的工作者,他積極地參加組建和保衛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的工作和鬥爭。德國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的工人,在共產黨領導下,透過武裝起義建立的共和國,從1919年4月13日誕生到5月1日被艾伯特政府鎮壓,活了不到四百八十個小時,比巴黎公社的壽命短了五十二天!
這就是李德曾為之浴血奮戰的共和國。
就是在這短短的二十天的街壘戰鬥中,他編了一首《不獲勝利,戰鬥永不休止》的歌。在槍炮聲中,當作口號來喊。
他不僅是戰鬥者,也是組織者。
他以共和國執行委員會委員的身份,手持毛瑟槍,指揮工人弟兄們同反革命的武裝士兵浴血奮戰。
奧意前線的戰鬥經驗,使他表現得特別出色!
共和國失敗後,他轉入地下,被捕三個月後,又誤放了他。
1919年秋他到了德國北部的漢堡。1920年至1921年,他是恩斯特&iddot;臺爾曼領導下的漢堡黨組織的最積極的成員之一。
1921年初,他在德共中央軍政情報處工作。兩年中,他充實了大量的軍事知識:讀了老毛奇、小毛奇和克勞塞維茨、漢尼拔、安東尼的各種論著,也熟讀了《拿破崙》、《蘇沃洛夫》、《馬略》、《蘇拉》、《凱撒》等各種版本的傳記。他既有理論修養,也有實踐經驗。所以他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取得優異成績並不困難。
他唯一的缺陷是蔑視東方:日本、朝鮮、印度、伊朗、蒙古的軍事家的傳略和記述,他不屑一讀。
即使到中國來做軍事顧問,他仍然對中國的歷代將領近於無知。對《孫子兵法》,他也嗤之以鼻!他不懂中國歷史,不懂中國農民,不懂中國這塊土地上的歷代農民起義取得政權,靠的並不是馬列主義。這是他的歷史侷限,是政治的褊狹、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感在作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