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演出下半(第1/4 頁)
下半場的演出開始了。
E小調第十交響曲,op.93,曲作者: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
這首曲子的流傳程度並不是很高,這要提及這首曲子的歷史以及時代背景……
但這個東西不好說,只能說這首曲子可能寫完的時候比較靠前,但是發表的時候是在1954年,這一年的前一年,肖斯塔科維奇所在的國家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種事情吧,涉及到了一個已經死去的國家,以及當時的政治氛圍……
好吧,其實就是斯大林。
談到《E小調第十交響曲,op.93》,可以只談論音樂,說這是肖斯塔科維奇十五大交響曲中無與倫比的傑作之一,擁有著深刻思想內涵和高度的藝術水準。
但是隻要涉及到肖斯塔科維奇,就必須要提及斯大林。
因為這兩個人不對付。
不提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那段故事,就說第十交響曲這段,就很傳奇。
起因是第九交響曲,肖斯塔科維奇稱這首曲子是一部規模龐大、帶有合唱,其偉大程度可以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相比肩的交響曲,並與之前的兩部交響曲形成“戰爭三部曲”。
但實際上並不是。
這首曲子大概30分鐘,沒有合唱,蘊含著非常戲謔的成分。
第九交響曲與斯大林和當時蘇聯人民所期望的不同,並不是一部歡慶勝利的凱旋交響曲,也正因為這首曲子,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六、第八、第九交響曲都被稱為“形式主義作品”,並有長達8年的時間沒有沒有創作交響曲。這期間,他所創作的都是一些鋼琴曲和大量的聲樂作品,風格和之前截然不同。
等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肖斯塔科維奇才開始繼續創作交響樂,並於1954年首演第十交響曲,這首曲子完全迴歸了之前的風格,並引起了蘇聯音樂界的尖銳分歧。
白玉林在今天上午的時候翻閱了這部分資料,並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音樂家不要涉及政治,這東西不是鬧著玩的。
要知道,在《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也就是第四交響樂首演之前,斯大林還是非常期待這位蘇聯的貝多芬來著,結果第一幕還沒看完,斯大林就被氣跑了。
從這裡開始肖斯塔科維奇的人生就被劃下了一道非常明顯的分界線,他從從“人民的作曲家”變成了“人民的敵人”。直至晚年,他都覺得“等待槍決是一個折磨了我一輩子的主題。”
正是因為這位音樂家的特殊性,他的音樂往往都被賦予了很多不一樣的含義,甚至有很多人在他的音樂裡苦苦搜尋那些反斯大林的主題……
但是這首交響樂是一首純交響樂,它是沒有標題的,白玉林認為任何關於這首交響樂的猜想都是無端且不負責任的。
不過現在蘇聯這個國家早已經成為了歷史,也許曾經在蘇聯的空氣中呼吸過的巴韋爾·科坎,對這首被過分解讀的《E小調第十交響曲,op.93》有著別樣的理解。
白玉林坐在椅子上,手拿小提琴,看著周圍的演奏家,看著臺下的聽眾,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從心底升起。
每次開演的時候,白玉林都會感覺很奇妙,原本亂糟糟的大廳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整個空間變得莊嚴肅穆,所有人都在期待著即將到來的聽覺盛宴。
說心裡話,白玉林真的不喜歡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交響曲,但是這無礙於他認為這首曲子是肖斯塔科維奇最偉大的作品。
第一樂章,開始了。
樂曲首先從低音絃樂部開始,緩慢、陰沉、凝重,這是全曲的基調,非常具有悲劇性。這裡,科坎表達的很慢,六個音符組成的動機開始,流露出一種晦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