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九大碗對十大碗(第1/2 頁)
李方讓羅子軒走到他的身邊,也進入攝像頭的攝像範圍內。
羅子軒很不好意思,但是又不好拒絕,而且直播間也有人刷彈幕,想要知道兩者的區別,他只能拿出手機查到九大碗的資料,然後讀給大家聽。
“我在這獻醜了,這些資料都是網上查來的,大家有意見的就發彈幕,我會看見的,現在我就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
九鬥碗,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鹹燒白。同時,“鬥”在四川方言裡,意指大的容器,用九鬥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準。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一碗的。”羅子軒一口氣讀完查到的資料,休息了一下繼續對著直播間說道。
“好了,我說完了,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可以發彈幕,我知道的就會回答你們。”
李方怕羅子軒在鏡頭前尷尬,就拿毛巾擦了擦手結果攝像頭,對著大家說道:“大家都聽完了老四的九大碗介紹了,現在來聽一聽我們本地的十大碗吧。”
“我們本地的十大碗其實沒有那麼多的說發,其實就是一些很普通的食材做成饅頭夾焐肉、生態小溪魚、家常豆腐羹、放山土雞煲、青菜豆腐皮、鹹肉蘿蔔片、金黃大腸粽、糖醋沃排骨、秘製黃牛肉、鹹菜索粉面這十道菜。
這些菜的食材都是透過樸實的勞動人民精心栽培、耕耘、餵養,這是大自然的饋贈,已然注重了“地”的因素;而每一道菜品的製作工序、火候、鹹淡的分寸拿捏恰到好處,也符合了美食的“道”;真正地道的美食正是如此。”
“好吧,太官方了,其實我也是查了資料了,我只知道是那十道菜,但是不知道具體出處,就偷偷的查了下資料,現在就不在這班門弄斧了。所有材料都已經準備好了,方子要開始做菜了,大家要看好啊!”
聽完李方說的話,直播間的小禮物還是刷了起來。
“方子在這謝謝各位的禮物,廢話不多說,開始動手,我會一邊做一邊給各位簡單的講解下。”
李方把最後的一點材料準備好,正式開始做菜。
“首先方子要把比較耗時間的菜先做起來,而這十大碗裡面比較費時間的就是饅頭夾焐肉和土雞煲了。”
李方從一隻袋子裡拿出一個印著紅字的大白饅頭,對著攝像頭說道:“印著紅色圖案的饅頭在家宴中出現頻率之高,其準備工作要從夏季開始——摘荷葉、糴麥麩、挖蓼草,為製作饅頭曲備原料。饅頭曲又叫白曲。這種曲要將蓼草洗淨裝壇發酵,擠出蓼汁拌以麥麩,用荷葉包裹壓實,再用稻草綁好懸掛晾乾才能製成。做饅頭前一晚,店家會用這種饅頭曲來發酵糯米飯,製作饅頭酒,一般隔夜即可。在饅頭酒裡摻入麵粉,經揉麵、制胚、預熱、蒸煮、出籠、蓋印等傳統工序,最後出籠的饅頭除了麥香,還帶有獨特的曲香。出籠的饅頭要印上紅色的喜字或壽字,早些年還有印饅頭店主人的名字或店號的。在早年的時候,春節賓客來往,無論生活怎樣拮据的人家都會備上饅頭和焐肉,這樣就“體面”了。”
說話間李方把10多個饅頭都放在了蒸籠上上了煤爐蒸了起來。
又拿起一塊很大的五花肉,用刀切成大塊的肉塊。
“焐肉是饅頭最佳的伴侶。把新鮮豬肉切成大塊,放在灶上用文火慢慢地煮透,緊火粥,慢火肉,慢慢地焐,焐肉因此得名。估摸著差不多了,用筷子扎一紮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