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給你寫一部新戲(第2/4 頁)
真的要搞,恐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透過董事會的方式對契丹八部進行集權,確實,這對消弭其內部矛盾是有益處的,若是兩國商行之間來往,所謂互利互惠,他們也確實是能從咱們大宋身上賺取一定的好處。”
“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壞事,商行要想發展,必然推動市民經濟,會將百姓往城市裡趕,我現在也是這樣做的,老實說,這一套他們在燕雲十六州漢人做一做,或許還有點土壤,可北部草原……他哪有那麼大的人口密度?一個遊牧文明,想直接往市民經濟去推動,其結果,只能是不倫不類,畫虎不成反類犬,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蕭思溫這一派力量大增,遼國將不得不逐漸放棄草原,蕭思溫這一系將會徹底漢化,漸漸將遼國蛻變成一個漢人政權,到時候,這不就是一割據了的大節度使麼?況且真要互通有無了,玩商戰,他們在我面前那就就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趙匡胤點頭:“你這麼說,我就放心多了,這商行啊,畢竟是新興事物,整個大宋,就你是真的懂,有你在掌控全域性,我才能夠安心啊。”
…………
一夜無話。
蕭思溫親自出使大宋,此事對大宋的朝中百官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事,尤其是那些文官,幾乎就要彈冠相慶,奔走相告了。
結果一聽說人家居然是來開商行的,不禁就感到了一陣陣的蛋疼。
不管怎麼說,和平總是一件好事麼。
武人那邊的反應就比較激烈了,誰讓最近幾年趙光美將民族仇恨這一塊做得比較好呢,大家一聽說要跟契丹人講和平,紛紛都不幹了。
不過文也好,武也罷,在這種大事上終究也就是建議建議,趙匡胤和趙光美哥倆商量過的事,其實基本就相當於是國策了,趙光義已經接到了新差事,要幫人家遼國大使館建設使館去了。
本來說是讓他們直接跟南唐那邊做個鄰居得了,也方便,結果人家說啥也不幹,非說南唐是大宋的藩屬國,而大遼和大宋之間至少也是平等的麼,跟南唐挨著,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而且他們還一定要求,要建得比南唐大,比南唐高。
趙光義還問過是不是考慮給後蜀也留一塊地,被趙匡胤私下裡狠狠踹了一腳。
之所以跟遼國維繫這個戰略默契,圖的就是滅後蜀,設個錘子的後蜀使館。
最終,在經過了三天的正式談判,事情還真的敲定了個差不多,這種事兒本來就是郎有情妾有意,自然推進得就快了麼,而且不管是宋這邊還是遼那邊,誰也沒提簽訂盟約的事兒。
顯然,誰也沒打算將這所謂的和平真持續個多久,而趙匡胤和蕭思溫顯然相比於後世的政治家來說還是要臉的,於是這個表面功夫壓根就沒做。
遼國方面耶律撻烈調回京師,以養老為藉口,做了個文職。
當然也不太算藉口,耶律撻烈跟符彥卿比確實是還年輕,但畢竟也是六十多歲了,這歲數退休即使在現代國家也說得過去。
耶律撻烈都走了,緊跟著自然大宋這邊也要安排符彥卿了,趙匡胤就把他叫到開封來,說是要讓他當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也算是給他升官了麼。
弄得人家符彥卿哭笑不得的。
就說,我都這個歲數了還當什麼都指揮使啊,你現在把侍衛司交給我,我能把高層軍官的人名都記住,第二天別忘,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要不,您多讓我買一點股票讓我乾脆退休去商行做個股東?
然後趙匡胤就二話不說,立刻從善如流了。
而眼見著符彥卿居然和耶律撻烈共同退下,河東的李筠就心想,那既然這樣莪也別不懂事兒了吧,這麼多年過去,我這頭上的異姓王也當得穩了,說起來,他跟耶律撻烈的歲數也都是差不多的,要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