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張學良攜夫人於風至、密友趙四小姐、副官長譚海少將等一行秘密來上海後,住進了海上聞人杜月笙、張嘯林替其租用的福煦路181號公館。儘管有杜、張的名頭震懾,但張學良沒幾日便受到了第一次警告。有人在大門口放了炸彈。在這枚取去引信不會爆發的炸彈上附有警告書信一封,大意說:請張某即日離開上海,否則,第二顆炸彈上來,保證開花。
事發後,杜月笙既驚恐又震怒。這位在上海跺跺腳地就亂顫的黑幫魁首,想不到今日竟有人黑到了他頭上。他立刻派出大批人馬,四出查訪終於得悉,是王亞樵&ldo;激於義憤,幹的好事。&rdo;張學良得知此事,不免著急,王亞樵的暗殺&ldo;戰績&rdo;,大上海盡人皆知。於是張請來杜月笙,挽其出面居間調解。杜月笙對別人不怵,對這位安徽的亡命徒卻不敢大意。王亞樵是不會全買他的帳的。由於杜月笙此前受蔣介石之命,作為張學良此次上海之行的東道主,不得已只能派人去跟王亞樵&ldo;講斤斗&rdo;。
張學良提出,如果王亞樵的組織缺乏活動經費,他&ldo;願意盡力幫忙,予以接濟&rdo;,以為花點錢就可了事。但想不到王亞樵的回答大義凜然,漂亮之極:&ldo;我這麼做,並不為錢,而是為國家民族大義。張學良是國家民族的罪人,我作為一個國民,要對他加以制裁。&rdo;一口封死了任何花錢化解的可能。
隨後,王亞樵透過杜月笙開出解決問題的條件,要其轉達張學良:
&ldo;一、馬上回到北方,重整兵馬,和日人決一死戰。
&ldo;二、如不能戰,請返東北,自殺以謝國人。
&ldo;三、既不能戰,又不能死,惟有將全部財產交出、購買軍火接濟關外的義勇軍。
&ldo;三條路,請張氏擇一而行,否則第二顆炸彈就不會沒有引信
了。&rdo;
杜月笙是上海社會最有實力的聞人大亨,但對王也有三分忌憚;而王自忖人手、勢力遠不如杜,雙方&ldo;講斤斗&rdo;的結果,是限其一月,請張學良離開上海。
於是,在宋子文、吳鐵城、杜月笙等人的規勸下,張學良下定決心,趁此機會,首先戒毒,然後立即出洋考察、休養,並將此事呈報蔣介石。張學良戒毒之心由來已久。熱河之戰後期,內外艱難的處境使他無煙幾乎無以生活。身心枯槁憔悴,不但嚴重影響了他引兵徵戰,而且留給外界一個活脫脫東亞病夫的模樣。聯想到他的不抵抗政策,國人無不對他厭惡頓增。他畢竟才30歲出頭,國難家仇待他去雪,痛苦委屈他要去消。他要戒毒,從頭再來。不久,張學良的澳大利亞籍顧問端納為其請得上海療養院院長、美籍名醫米勒替張戒毒。
戒毒生活開始後,痛苦折磨得張學良脫了形。幾次菸癮發作時,張學良口吐白沫,滿地打滾。有幾次醫生都看不下去了。準備略作退讓,延長戒毒期。但張學良狠下了心,他似乎把這幾年來的痛苦、屈辱、仇恨都歸結在毒癮之上,發了誓要一次戒成。每次毒癮將犯時,他便讓副官長譚海把自己捆在椅背上,並當著眾人的面把錚亮的手槍&ldo;啪&rdo;地拍在身邊桌上,吼道:&ldo;難受時誰要是幫忙,到時可別怪我六親不認,打死誰活該。&rdo;
男兒之恥莫過怯懦、屈辱,莫過殺父之仇不能報。張學良身為男兒,又是東北3000萬父老的父母官,這沉重的壓力終於征服了難以想像的苦痛。再說王亞樵1個月的期限並不長,到時即使王亞樵炸不死他,在中國再鬧個滿城風雨,張學良也丟不起這個人。
內外壓力,終於促使他一次戒毒成功。4月初,張學良病情已穩定下來,枯黃的臉上終於有了紅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