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第1/3 頁)
高太后點點頭:&ldo;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郭氏人雖然死了,她身後那些人恐怕還不甘心。那阮玉郎若真是阮氏的侄子,為了求財或是求官,多年來圖謀你家女孩兒做個梯子,倒也罷了,你也不會讓他得逞。我再敲打一下蔡佑就是。你來見我,是不是怕那阮玉郎不是她的侄子?&rdo;
梁老夫人一驚,立刻跪了下去。
高太后道:&ldo;蔡佑也是糊塗!什麼樣的人,底細都不清楚就敢信,以前為了討好官家,如今又一味裡討好五郎,他這手也真敢伸!&rdo;
梁老夫人垂目不語。高太后又問:&ldo;阮氏是先帝駕崩前出宮投奔孟家的吧?&rdo;
梁老夫人應道:&ldo;是,臣妾記得清楚。阮氏因在郭貴妃身邊伺候不力,吃了十板子被遣送出宮,因家中無人,才投奔孟家養傷。臣妾是官家登基那年冬天出的宮。這些年是臣妾監管不嚴,疏忽了。&rdo;
高太后搖頭道:&ldo;不怪你,你想得很周到。你儘管安心。&rdo;說起這個,太后苦笑道:&ldo;孟元是個糊塗的。他兩個弟弟倒都是明白人。&rdo;
梁老夫人輕輕閉上眼,心中酸澀難當。
高太后唏噓道:&ldo;我和大郎當年都欠了孟家的情,就算這阮玉郎果真不是阮氏的侄子,也不會怪罪到孟家頭上。倒是阿梁你,為了故人一諾,這一輩子就耗在了孟家。咱們倆個,都過得苦啊。&rdo;
梁老夫人低聲道:&ldo;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救命之恩?臣妾自當為孟家鞠躬盡瘁。&rdo;
高太后彎下腰,伸手將她攙了起來坐到繡墩上:&ldo;眼下不急,先看看那阮玉郎究竟還會做些什麼。倒是阿嬋進宮的事,我和官家說過了。官家也說好。阿梁你可要捨得啊。&rdo;
梁老夫人心中雖然早有了準備,卻仍然心痛得難以復加。六娘從呱呱墜地開始,一個粉嫩的肉糰子,在她手中一日日地長大。這十三年來,從未讓她煩心過一回。一旦入了宮,驚濤駭浪還是死海無瀾,她都再也看不見守不住護不著了。那十幾歲的小人兒,就要獨自面對這宮中事甚至將來的朝廷事。梁老夫人不由得淚眼模糊哽咽著,脖子卻僵硬著,那頭竟點不下去。
高太后柔聲道:&ldo;當年我想把你家三娘許給岐王做媳婦,你求了我半天,我也就算了。如今你可不能不點頭了。我心裡喜愛阿嬋,看重阿嬋。要是你肯,等過了年,就進宮來陪著我。我親自教養她兩三年,晚幾年再和太子成親。不管是誰做皇太子,她總是我大趙的皇太子妃。若是你擔心她在宮裡孤單,你家那個九娘,不是一貫和她最要好的?一起進宮來陪她兩年也行。你儘管放心,我定當派遣十二位迎親使,以大趙開朝以來,最隆重的皇太子妃迎親禮,風風光光地將她迎入宮來。可好?&rdo;
梁老夫人起身,再次拜伏在地:&ldo;請娘娘恕臣妾方才失禮了。娘娘如此愛重孟氏女,孟氏一族無不感念在心。孟梁氏謹遵懿旨!謝娘娘隆恩!&rdo;
宮門下匙了。孟府的牛車慢慢地離了宮門。
汴京城的夜晚喧鬧如舊。唯有月光冷凝,溫柔俯視這片大地。
牛車裡的梁老夫人握著貞孃的手,淚如雨下。兩人默默地聆聽著車輪駛過路面的聲音,一片繁華,盡在身後。
第75章
梁老夫人回到翠微堂的時候,快亥正時分了。
杜氏三妯娌得了信,帶著四個小娘子到二門迎接老夫人。眾人見到老夫人殘淚猶存,不由得都心中一沉。
進了翠微堂,老夫人扶著六孃的手,淚已經落了下來。
六娘嚇了一跳:&ldo;婆婆!難道四姐的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