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洪爽覺得二叔頂班正合適,在茶樓吃過晚飯便領他們去應聘。
那家大排檔名叫&ldo;鴻運&rdo;,8點正是營業高峰期,百十平米的店面座無虛席。肖珍的父母一個在灶上,一個在櫃上,都忙得不可開交。她將洪爽三人迎至櫃檯旁的長椅上坐下,也奔去忙活了。
看到店內的繁忙景象,鄭傳香和洪萬和很歡喜,認為在這兒幹前景很不錯。
等了十來分鐘,店裡風波陡起。
右手五米開外一張桌子上的顧客突然沖路過的肖珍叫嚷:&ldo;靚女,你們這個蝦仁怎麼炒的啊,又苦又澀,還僵僵的一點彈性都沒有,太難吃啦!&rdo;
那是一對滿頭銀髮的老夫妻,瞧模樣沒有八十歲也有七十八,衣著整潔,戴金絲眼鏡,翡翠玉鐲,身份應該很體面。
&ldo;鴻運&rdo;以口碑著稱,肖珍見客人批評菜品口味,忙鄭重應對。細看那盤滑蛋蝦仁,外表無異常,拿筷子嘗了一個,略有一點冷凍的異味,甜鹹倒是沒問題。
她主動替客人換一份新的,然而對方仍不滿意。
老先生批評:&ldo;怪味是沒有了,口感也勉強過關,但味道又太淡了,半天嚼不出是什麼東西。&rdo;
老太太抱怨:&ldo;我們聽人介紹說你們這兒的菜味道好,特地繞遠路過來,結果這麼難吃,太名不副實了。&rdo;
肖珍尷尬窘迫,不知廚房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洪爽關注這一情形,忽然靈機一動,請二叔去替朋友解圍。
洪萬和也好奇緣故,上前指著那盤蝦仁對肖珍說:&ldo;給我嘗嘗。&rdo;
肖珍知道他是名師教出來的大廚,忙遞上筷子。
洪萬和吃了一粒蝦仁,細嚼片刻找出癥結,對老夫婦笑道:&ldo;我幫二位重炒一份,包你們滿意。&rdo;
廚師應聘須考核技藝,這提議正合東家心意。肖珍忙將他領至廚房,向父親肖國華說明原委。
那兩盤滑炒蝦仁都是肖國華親烹的,第一盤的問題他已經明瞭。
新來的廚工還沒掌握上漿方法,直接在洗淨的冷凍蝦仁里加入精鹽、雞蛋清和料酒幹澱粉攪拌。
蝦仁含水量大,醃漬前須擠幹水分,鹽還會促使蝦仁繼續吐水,不使勁擠幹,上漿後的蝦仁漿稀,會在滑油時脫漿。
料酒也不該在醃漬時放,蝦仁上漿後酒精會被緊緊包裹在內,很難揮發,造成蝦仁滑油後有異味。且料酒本身含水多,易使蝦仁脫漿,應放到正式烹飪時使用。
&ldo;第一盤蝦仁漿沒上好,口感木有異味,但鹹淡還合適,我以為那桌客人口淡,第二次炒特地少放鹽,結果他們又嫌淡,口味太難把握了。&rdo;
洪萬和胸有成竹地笑:&ldo;搞懂他們的特殊情況就好把握了,第三盤我來炒吧,保證一次過關。&rdo;
他挽起袖口,繫上圍裙,戴上廚師帽,形象在洪爽看來秒變光輝,猶如出山的世外高手。
內行看門道,肖國華和廚工們也從他的操作中看出卓越,見他攪拌蝦仁時下手先輕後重、先慢後快,有節奏地朝同一方向運轉,每次的角度幅度都毫無偏差,正是上漿動作的範本。
&ldo;你們都看到了,洪師傅的動作才是最標準的,這樣攪拌漿才能上勁。&rdo;
洪爽明白原理,蝦仁的蛋白質分子經強烈振盪會輕度變性,使水分子與蛋白質分子充分結合,增加吸水效能,形成一定粘度的膠體,從而保證滑油後的蝦仁更加鮮嫩。
上漿完畢,洪萬和對肖國華說:&ldo;漿好的蝦仁靜置5~10分鐘後再滑油,這樣才能讓澱粉充分吸收水分緊裹蝦仁,滑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