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5 頁)
婢女來告:“老夫人說您今日事多,身子不便不必撐著過去問安。”
“勞煩你了。”讓人給賞,仍是說,“婆母憐惜我,做媳婦的我又怎能自己矜貴上了。你便替我說,過會兒我便來。”
這丫鬟得了賞,歡喜著走了。
“夫人您怎麼這麼說呢?這會兒您可不得歇息下來。”
“無礙,不過就是一會兒功夫,又不會久坐。”回來頭一天,禮數總要去做足,到了明天,她便大可以託辭產後體虛了。
況且這會兒,她還正想去見見女兒。
“那位不會留我久坐的。”
做後母的,最怕留了苛刻的名聲,虞氏對幾個兒媳還是客氣的居多,她又與虞氏無冤無仇,看著她這樣的身體條件下,虞氏自己還怕擔干係呢。
虞氏果然沒留她久坐,看她連衣都未換就來問安,首先便感嘆她孝順,“你也真是的,丫鬟難道話沒傳到嗎?”
“阿母您疼我,我自己可不能就此嬌貴起來。才回來,和家裡長輩請安原就是道理。”
“你啊。”虞氏也不欲多留她,“你家阿督正睡著,我讓人抱出來你看看?”
“有您照看,我怎會不放心,孩子睡著就別帶出動靜來了。”
“都是做孃的。”虞氏也體諒她,“放在我這兒知道過得好,但做孃的,孩子一刻不留眼前都不放心呢。”
“瞧您說的,阿母這般說,倒顯得媳婦今日是來討要孩子的了。”春華笑著與她說。
“你難道不要孩子了?”兩人關係向來融洽,虞氏也笑眯著眼順勢與她“吵”上了。
“孩子我當然要了,之今日是專來給您請安的。”規規矩矩地再拜,“這些年全是得了您的照顧,媳婦平日沒能時時侍奉您,反要長輩為我等操勞了。”
這樣的婆婆,或許算不上最好的,但至少虞氏還算是通情達理,該照顧月子的照顧月子,該給帶孩子的帶孩子。
既沒讓她端過洗腳水,也沒給她小鞋穿過。
故而禮數歸禮數,感恩之中也帶了幾分真心。
這不是現代,家長給帶第三代天經地義,古代大家族孩子多了去,虞氏的“孫輩”就不差阿督一個。
是真情還是場面話,相處的雙方都是看得見的。
春華的這些作為或許並不純是出於情感,但也不全是出於場面,在虞氏看來亦有動容。
“你是個知事的,往後福分不會淺。”
春華想到,她嫁給個三國時期最大的奸臣,還真不好說這輩子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富貴榮華?富貴榮華能幾時,況且司馬懿這會兒還一無所有,她還給勞心勞力地陪著一起“自主創新”。
到時候發達了,很說不上有她一份,要是政治失利了,陪著吃瓜落兒的,抄家滅族,“三族”,“九族”,她鐵定逃不掉就是了。
等夫婦再見面,春華正抱著孩子坐於屋中,身體曲成個柔和的弧度。
聽到腳步聲,不由抬頭,一個月未見,兩人都一時說不出話來。
“郎君可回來了。”最後還是她站起來,微笑著把孩子抱給他。
女人素常是維持氣氛的好手,然而這會兒她看著他身上的官服有些發怔。
她的丈夫到底是那個司馬懿。
抱過了兒子,年至而立才得子的仲達到底是心情激動的,過了一會兒還體諒妻子又說道,“委屈你了,原是說過要陪著,最後還是讓你一個人。”
“你這是?”這才想起曾經似乎有過這麼個約定,她也不在意,“你回來了,難道不是為了咱們家麼?這孩子出來得早,也是沒有預料到的。”
“總是委屈了你。”
春華低頭含笑,卻總不以為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