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名為“起靈”(二)(第2/6 頁)
骨、水流湍急的河流,穿越荒無人煙、風沙漫天的戈壁,也絲毫不會動搖他們朝聖的決心。他們一步一跪,膝蓋重重地落在堅硬的地面,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然後緩緩伏地,額頭虔誠地觸碰冰冷的大地,每一次俯身,都是一次靈魂的深度洗禮,將塵世的煩惱與雜念統統摒棄;每一次起身,他們的眼中都閃爍著熠熠光輝,那是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以及對信仰矢志不渝的堅守。
年輕的漢子也在為這漫長的朝聖路做著準備。他先是輕輕蹲下身子,將那張柔軟的鹿皮輕柔地在面前展開,動作極為小心,生怕弄出一絲聲響驚擾到懷中的孩子。孩子在他懷裡睡得正香,小嘴不時咂巴幾下,稚嫩的臉龐上還掛著甜甜的笑。接著,他把孩子平放在鹿皮上,雙手細緻地將鹿皮沿著孩子的身體輪廓慢慢包裹起來,確保孩子的身體被穩穩當當地裹住,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又充滿愛意,就像在呵護世間最珍貴的寶貝,既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又不能讓他受到絲毫的束縛。裹好之後,他拿起堅韌的綁帶,一圈又一圈,穩穩地將孩子紮在自己的胸前,如此一來,孩子便能時刻感受到他溫暖有力的心跳,那心跳聲就像是一首無聲的搖籃曲,給予孩子無盡的安心。
隨後,他走到一旁,拿起那件用熊皮精心製成的藏袍。這熊皮厚實且帶著些許野性的氣息,彷彿還留存著熊在山林間奔跑的力量。他熟練地將藏袍披在自己身上,與此同時,把裹著鹿皮的孩子輕柔地納入藏袍溫暖的懷抱中。他仔細地擺弄著藏袍寬大的衣襟,時而將衣襟向左拉一拉,時而又向右扯一扯,經過一番精心調整,藏袍巧妙地在孩子周圍形成了一個舒適的空間。這個空間既像一個溫暖的小窩,能將孩子緊緊護住,又不會讓孩子有絲毫憋悶之感。為了讓孩子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他特意把藏袍的領口微微敞開,高原上凜冽的寒風雖然吹了進來,凍得他脖頸一縮,但他只是下意識地緊了緊懷中的孩子,他在意的是孩子周圍的空氣能夠時刻保持清新,讓孩子能在這溫暖與清新中安然度過這漫長的朝聖旅程。
穿戴完畢後,他伸手拿起桌上一串古樸的珠串。這串珠子每一顆都圓潤飽滿,在日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厚重,每一顆都像是承載著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或許是先輩們的英勇事蹟,或許是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動人傳說。他輕輕將珠串掛在脖子上,珠串落在藏袍前,為他增添了幾分莊重與虔誠。
最後,他緩緩伸出雙手,鄭重地拿起轉經筒。他的手微微顫抖,那是緊張,也是期待。這轉經筒,此刻在他手中,不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宗教器物,而是他全部的精神寄託,是他與神明溝通的橋樑。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懷中孩子的溫度,望著不遠處蜿蜒向山頂的朝聖之路,心中湧起無盡的勇氣。他手持轉經筒,邁出了朝聖的第一步。每一次跪拜,他的身體都筆直地向下,膝蓋重重地砸在地面,濺起些許塵土,那是他對家人深深的愛與牽掛,是他對生活的不屈與堅持;每轉動一下轉經筒,他的口中都念念有詞,那是他內心最真摯的願望,是對家人幸福安康的祈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就這樣,向著山上的方向緩緩前行,身影在高原的日光下拉得很長很長,一步一步,堅定而執著,彷彿要將自己的全部信念、所有的愛與希望,都毫無保留地融入到這漫長而又神聖的朝聖之路中,讓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他的虔誠與堅定。
陳墨和吳邪仿若隱匿於山間的無形暗影,屏氣斂息地跟在年輕漢子身後,朝著雪山峰頂那座被信仰與神秘籠罩的寺廟,一步一步舉步維艱地攀爬著。蜿蜒的山路好似一條盤亙在巨峰上的猙獰蟒蛇,崎嶇坎坷,腳下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驚險。稀薄的空氣彷彿一層厚重的幕布,緊緊地裹住他們的口鼻,每一次呼吸都伴隨著沉重的喘息,每邁出一步,都像是要將全身的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