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要和嶽武穆一樣精忠報國(第1/2 頁)
在家鄉他日思夜想,想找到一條能以武報國的坦途。而此時的清朝已呈現出傾頹之勢。張三甲越想就越是憂慮,漸漸到了水米不進的地步。
清政府固步自封不願謀取突破之法。即便他能提起重達一百八十斤的刀,也無法拉住岌岌可危的朝廷,更無法拉住歷史滾滾前去的車輪。
他一身的本領終究沒能用在戰場上。再強壯的人也經不起這樣的精神折磨。國家有難壯士卻報國無門,過度的憂思徹底將這個魁梧的漢子壓倒了。
張三甲死在回鄉一個月後。清朝的最後一個武狀元,一個原本前途光明的武學奇才就這樣隕落了。這一年他才二十二歲。
也正是這一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朝廷廢除武舉制。在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張三甲死去的第四年,清朝宣佈科舉和武舉制度一併廢除。
張三甲的名字最終還是沒能以一個武將的頭銜被載入史冊,他的名字字首只能是“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張三甲死後“張家武館”更名為“狀元武館”作為對張三甲的紀念。武館由張三甲的弟弟接管,繼續傳承張家的武功。
透過張三甲的人生經歷,你可以想象房叔的師傅劉世勳武功該有多強!而此時的劉世勳正帶著收為弟子的四名孤兒過著隱居的日子,更是把一生所學傾囊相授傳給了資質最好的大弟子房軒龍。
這也就是為什麼林軒虎說師兄弟三人也不是大師兄房叔一人對手的原因,資質不行師父也沒辦法。而劉老先生也和張三甲一樣空有一身蓋世武功卻報國無門。
劉世勳老先生在彌留之際,給師兄弟四人的告誡便是,一定要和嶽武穆一樣“精忠報國”,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做出賣祖宗的事情,而師兄弟四人也是如此謹記著師父臨終的告誡。
而老人家卻在鬱鬱寡歡、極度悲憤的心情中離開了人世間。而後由於連年的戰亂,此時年齡不大的房叔帶著年紀更小的三名師弟,開始為了生計四處奔走,後來的故事張雨晨就不清楚了。
再後來周老爺被抓,周家遭遇劫難,房叔臨危受周老爺囑託,對周稚婷和周宇聲姐弟不僅不離不棄,還依然全心的守護,無論多麼困苦的境遇都不會逾越雷池半步。
這份品性真誠而可貴,正是張雨晨在遇見周稚婷和房叔他們之後,對老爺子產生一見如故之感,並尊為長輩的最主要原因。因為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爺子的高尚品德,所以內心充滿了敬重之情。
第二天清晨,張雨晨迅速吃完早飯,動作乾淨利落。他進屋穿上外套,然後在正廳裡靜坐等待,眼神中透露出期待。不一會兒,
李翔輕輕地敲響了門,走進房間。他告訴張雨晨,李隊長的車已經在門口等待,準備接他前往國事顧問局的辦公室。
張雨晨立刻站起身來,腳步輕快地走出大院。他拉開車門,動作敏捷而堅定,彷彿迫不及待地要開始新的任務。坐在車上,他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
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期待。車輛平穩地行駛著,帶著他駛向國事顧問局的辦公室,那是他為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地方。
來到上京皇城停車經過檢查登記後,轎車一路開進了皇城停好車,張雨晨獨自來到國事顧問局。陳顧問的辦公室,剛走進門便看到林教授、洛部長還有程主任幾人正坐在沙發上聊天呢。
“雨晨同志你來了,快坐。”
“嗯,我來了,各位領導好”
陳顧問笑呵呵的說道:“雨晨同志你馬上就要執行第一次採購任務了怎麼樣?有什麼感覺?”
“我的感覺就是,要想買的東西太多了!真有一種不知從何處開始的感覺”
“哈哈,萬事開頭難。不要心急,這是現在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