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有一個別人不知道的原因(第1/2 頁)
“嗯,是的,你說的沒錯,我很好奇張賢侄這是出身於什麼樣的家庭能有這樣好的家教。”其實,這就是這些人與張雨晨所處時代不同帶來的理念不同,
來自後世的張雨晨首先沒有什麼主僕尊卑的那些觀念,其次,他北漂二十幾年,起起落落,做過打工仔又做過公司老闆,淋過雨自然懂得為別人撐傘,
也更懂得只有善待員工才能讓人家跟你上下同心,只是這些在後世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在這個階級明顯的時代,都成了好品質被無限的放大。
再說工資這一項,這時期普通打工人的月工資也就是四五塊錢,他給房叔他們的工資卻在一千元以上,這也就是觀念的不同,他認為就算是一千塊錢也太少了,
這要是在後世的北京根本就無法生存,況且這一千塊的工資連他販賣一次藥品的零頭的零頭都不到。
一次就給開四五塊錢的工資?開什麼玩笑,就算是買盒紅塔山還要十塊錢呢。這其中還有一個別人不知道的原因,
就是張雨晨透過後世的資料知道,房叔的師傅是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張三甲同期的一名並不出名的武生劉世勳。
在武生的科舉之路上劉世勳看到了大清朝的腐朽沒落,以及官場上的黑暗。於是中途不顧眾人的勸解,毫不猶豫的退出了武舉人的考試。
而同期的好友張三甲曾敗給劉世勳兩次,張三甲慨嘆劉世勳武功之高深不可測,是他所不及。兩次二人的友誼切磋張三甲皆是傾盡全力,
而劉世勳只是輕鬆應對,給張三甲的感覺對方僅僅用了三分力而已。張三甲慨嘆若有劉兄在,武狀元非他莫屬,我不配啊!而張三甲武功有多高?
面對宗師霍元甲的挑戰,兩招便擊敗對手。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張三甲被光緒帝欽點為這一年的武狀元,
並賜御前侍衛的職位,皇后親自為張三甲披紅戴花。此時張三甲的傳奇人生緩緩拉開了序幕。從張三甲自己的角度來看,青年成名事業和家庭都有好結果,他的人生簡直是順風順水。
但清朝的武狀元卻並不需要上陣殺敵。儘管清朝號稱“馬背上打天下”但仍然是重文輕武的風氣。武官的官職本就不多還被世家子弟佔據。張三甲雖然做著風光無限的御前侍衛,
但似乎也就只能止步於此。這時的張三甲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對未來仍然充滿了希冀。他仍然勤奮刻苦,磨鍊武藝希望有一天能報效國家。
張三甲的本事,無論在哪裡都是令人驚歎的。畢竟一百八十斤的大刀,尋常人怕是提都提不動。而張三甲竟然能將這樣的刀舞起來,許多人就想親眼見見他的本事。
武術界比武切磋是很常見的。武術大師們在比武的過程中能夠產生交流,也能夠取長補短,學習新的經驗。自從張三甲成為武狀元名聲大噪後,
向他發起挑戰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他自己又是一個尚武的人,這樣博採眾長瞭解更多武術招式的機會他怎麼會放過呢?
或遠或近的修習武術的人都前來和張三甲比試一番。一場場比拼過去張三甲屢戰屢勝,名氣也越來越大。當時的武術名師們也對張三甲是嘖嘖稱奇。
此時天津十分有名的霍元甲早就聽說了有這樣一位神人,心裡也有些癢癢。很快二人便約定了時間場地,一場武學大師的比拼便要開始了。張三甲雖然是武狀元可為人並不傲氣,
且一直都堅持鑽研武學,從沒有廢止練功。在武術流派上張三甲是以力見長。在多位名師座下學習的經驗又使他融會貫通,增強了技巧性。
正因如此張三甲掌握了多種兵器和不同型別的武術招式,並且很好地應用出來。霍元甲在當地也有“霍大力士”的稱號。霍家祖傳的“秘宗拳”絕技也在霍元甲的繼承與發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