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2/3 頁)
是告訴子張,同學們之間免不了經常有些背後的相互議論,而這種議論多半不是好事,你不要聽風就是雨,聽了就信而且堅信不疑,不要因為同學的議論就輕易得出結論。
【現實解說】一個人在一個集體中,不可能與多數人有利益衝突。所以,當他與多數人的關係都不融洽的時候,說明他的判斷出了問題,說明他對別人的認知太過輕率。
1111(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ldo;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l;誠不以富,以祗以異。&r;&rdo;
【譯文】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和辨別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說:&ldo;以忠信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於義,這就是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了。愛一個人,就希望他長命百歲;厭惡起來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正如《詩》所說的:)&l;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r;&rdo;
【解析】對於崇德,孔子用大話套話輕輕帶過,因為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辨惑。子張先問明,再問辨惑,可見得確實有點迷茫,有點整不清東西南北了。孔子告訴他,說你太死心眼鑽牛角尖,認為一個人好的時候,就什麼都是好的,放個屁也是香的,恨不得他長命百歲;可是某一天突然發現這個人有什麼缺點,驟然不喜歡他了,就覺得他沒有一點優點,簡直是要詛咒他死。這你能不迷惑嗎?昨天全盤肯定,今天全盤否定,那不等於是自己否定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嗎?所以,看一個人要一分為二,每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交他的優點,迴避他的缺點。這樣,你就不會困惑了。
【現實解說】我們的習慣思維很像子張,對一個人的判斷是按照&ldo;好人&rdo;和&ldo;壞人&rdo;做標準的。好人什麼都好,壞人什麼都壞。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們經常感到困惑。任何事情都要客觀,都要一分為二,這樣才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才不會自己困惑以及讓別人困惑。
1112(202)★★★★
子張問於孔子曰:&ldo;何如斯可以從政矣?&rdo;子曰:&ldo;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rdo;子張曰:&ldo;何謂五美?&rdo;曰:&ldo;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rdo;子張曰:&ldo;何謂惠而不費?&rdo;子曰:&ldo;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rdo;子張曰:&ldo;何謂四惡?&rdo;子曰:&ldo;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rdo;
【譯文】子張問孔子說:&ldo;怎樣才可以治理政事呢?&rdo;孔子說:&ldo;尊重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政,這樣就可以治理政事了。&rdo;
子張問:&ldo;五種美德是什麼?&rdo;孔子說:&ldo;君子要讓百姓得到好處而自已不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怨恨;有所追求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rdo;
子張說:&ldo;怎樣叫讓百姓得到好處而自己不耗費呢?&rdo;孔子說:&ldo;讓百姓們去做對他們有利的事,這不就是讓百姓得到好處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選擇可以讓百姓勞作的時間和事情讓百姓去做,這又有誰會怨恨呢?自己求仁得仁,又還有什麼可貪的呢?君子對人,無論多少,勢力大小,都不怠慢他們,這不就是莊重而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