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跡和人類行進中的氣息,標誌著華夏文化與政治制度的成熟與衰亡。對於今天的人們,或許這個包裹太沉重了,沉重得如同運動員手中的槓鈴。要揹負起這個包裹,就必須具有承受重壓的心態和身體素質,以及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而那時的共和國,只不過如同一個十歲的少年,骨骼正在成長,肌肉尚未發達,血液仍是鮮嫩的漿汁,雖已漫步行走,卻不能健步如飛,十歲少年縱有千里之志,畢竟尚難倉促行進。如果憑一時的興趣或衝動,其結果必然是步履不穩,像這位運動員對待沉重的槓鈴一樣,帶著無盡的遺憾與痛苦,將包裹扔在腳下。若躲閃不及,傷了自身的腿腳,從此一蹶不振,也未必沒有可能。
這一令人回味的哲理,倒是在定陵之外的頤和園得到啟示。
真是有趣的啟示。
第十六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
風暴卷著狂潮漫過十三陵,湧進定陵地下玄宮。火光驟起,三具屍骨和它的發掘者、保護者,頓時成為“專政物件”。隨著烈焰的升騰,中國考古史記下了最悲慘的一頁——
帷幕悄悄拉開
1966年,華夏大地上一場驚天動地的響雷滾滾而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當毛澤東穿上已經脫下許久的軍裝,以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軒昂氣度登上天安門城樓,抬起巨臂,向廣場上那片稚嫩鮮活的綠色叢林揮手示意時,一場浩劫已悄悄拉開帷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數以百萬計的紅衛兵,擦去臉上激動的熱淚,懷著對革命的滿腔熱情和對封建文化的無比仇恨,離開天安門廣場,奔向寺廟、園林、古建築群和文物遺址,以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之勢,實施“橫掃一切”的革命行動。
風暴捲起漫天塵沙,浩浩蕩蕩的紅衛兵大軍,高舉戰旗,出北京、渡沙河,翻山越嶺,如同三百年前李自成的大順軍,沿著歷史的荒野古道,一路喊殺著來到尚處於寧靜中的定陵皇家陵園。
大軍既至,立即將陵園封鎖起來。這時的定陵博物館早已停止對外開放,工作人員正在閉館學習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忽見綠色大軍以烏雲蓋頂之勢闖了進來,個個心驚膽戰,不知所措。
“把當權派押起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女紅衛兵領袖,發出了來定陵後的第一道命令。
很快,博物館館長朱欣陶等人被關進了一間倉庫,從此與世隔絕。
這些大多來自上海、武漢等地的革命小將,在見慣了江河湖海之後,對這青山古廟,荒冢綠林感到格外新奇。尤其是這座以飛簷異獸的古建築和蒼松勁柏組成的輝煌藝術陵園,更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前所未見的。那幽深淒冷的地下玄宮,只在人們講的故事中聽到過。今天,命運賦予了他們一個難得的機會,一切夢幻中的景物都不是海市蜃樓,而是實實在在地展現在面前。既然歷史已經敞開胸懷,坦誠而無償地饋贈,就要義不容辭地抓住它、利用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實現昨天的夢想和今天的誓言。
今天,他們是定陵理所當然的主人。
紅衛兵小將們心懷一種好奇和仇恨的複雜心態,將地面的景物瀏覽一遍後,興致昂然地要進地宮,砸爛這幾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窩。
“老東西,快交出鑰匙,我們紅色小將要進地下宮殿去批鬥地主頭子!”一個學生穿著的男孩來到倉庫,指著朱欣陶老人有些光禿的腦門指示道。
朱欣陶心裡一驚,光滑的腦門上滲出細細的汗珠。他知道一旦開啟地宮,小將們下去的結局會是什麼。老人望著眼前稚氣未脫的小男孩,沒有吱聲,臉上露出頗有些不屑一顧的神態。
男孩像受了極大的羞辱,心中怒火騰地燃起,他抑起白哲的右手,左腿後撤一步,胳膊掄圓了,猛力向老人的臉頰抽來。“啪”地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