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浮雲無定任春風(第1/4 頁)
大甲昏則太尹逐之,指的是先宇朝第三代君主大甲年少而荒怠政務,以至於朝野不安,四隅不靖,因此大禹時便已經是秉政大臣,且被後人推崇為開丞相治國先河的太尹將大甲放逐桐宮三年,這三年之中,太尹攝政並以四師贊襄太甲體會地方政情,查勘民間疾苦,三年後太甲改過自新,地方皆傳揚其賢名,故而太尹迎大甲而還政,以為佳話。
大發崩然周公攝政,則是指前宇朝創業君王大發突然惡疾崩殂,第二代君主大甬幼衝登基,於是大發同母弟大周攝政,期間穩定政局,剿滅讎寇,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為國家積聚賢達,為家邦聚集民氣,及大甬長成,大周欣然返政就藩,世人以為聖明,敬之為周公,後世以為帝胄藩王表率。
以上兩位或輔佐君王,或誡勉君主,都可謂千古傳頌之賢者,然而若是將典故喚作幽帝荒申公伐之,那意思可就變了。
這幽帝乃是先宇朝末代君主,可以說正是此位君主造成如今天下之局面,六十餘年前,這大綦虎氏還是先宇朝的姻親貴胄,大綦開國君王虎淵論起來還是幽帝的表兄弟,二人母親乃是一母同胞姊妹,而大晟龍氏還是先宇朝的世藩世貴,奠定大晟基業的龍元儁則是幽帝潛邸時的開業蒙師,幽帝即位,龍元儁便是當朝太師,至於大肇開國君主鰲玄允時幽帝即位之初不過是禁軍中一員普通將領罷了。
至於這位申公乃是幽帝皇后的父親,其祖上乃是武帝大發的三公之一,掌握軍事的太尉太公望,太公望乃是舜帝時司四嶽之臣西嶽後人,其輔佐大昌、大發、大甬三代,名為臣子,實為盟藩。其子嗣四人因此封以大國,申國乃是僅次於嫡長子所封耆國的大國,便是如今大綦西北面沿海直至北接北戎之邦。
幽帝昏聵卻是不假,但是幽帝也絕非泛泛之輩,彼時先宇朝四代君王皆北伐不利,卻也讓申國逐漸強大起來,故而先帝打破桎梏,為幽帝迎娶申國貴女,幽帝即位數年後,便誕下一子,以嫡長子封為太子,豈料申公已經動了心思,先是以平叛為名,使幽帝放虎淵於地方,再以東海動盪為由,又蠱惑幽帝將龍元儁遣出地方,於是又以國戚身份入朝參政,逐漸總覽政務。
幽帝這才看清申公面目,只是因為重臣外放地方,聯絡艱難,這才重用禁軍將領,並寵幸葆國葆公之女,這葆公乃是國都承天府東西兩屏障之一右扶風主,先宇朝國都承天府乃是由中內史、右扶風、左策翼構成的三輔之地,內史由南北禁軍戍衛,而其餘兵力都在右扶風、左策翼手中。
幽帝欲以葆氏女為後,其子為太子,以此換取葆公及其部眾支援,打算翦除申公,卻不料這申公竟然先下手為強,勾結北戎,放關使其南下,然後又勾結左策翼主繒國繒公,以幽帝荒淫暴虐,廢嫡立幼名義,竟然攻入承天府,徹底斷送了先宇朝天下。
而如今的後宇朝正是申公之外孫,幽帝的嫡長子輾轉西遷後所建立,然而已經從所謂天下共主跌落神壇,如今便是西陸也難以掌控了,反而成了蜷縮在大綦與大肇腳下苟延殘喘的偷生度日罷了。
因此若是書信中用了這個典故,其不臣之心簡直是昭然若揭,可前後兩個傳聞甚囂塵上,到更讓朝局籠罩上了一層令人不安的迷霧,而這迷霧的肇始還可以說是謠言所致,但是迷霧越來越濃重起來,便可以說是宣宗有意為之了。
宣宗聽聞乾惟喬也涉入其中後,不僅不再提讓士悅等人御前自辯,甚至也未行文地方令乾惟喬上書自辯,若只是前者還可說是宣宗對於士悅等人的維護,但是事關後者也毫無動靜,只能說天子的心意已經搖擺不定了。
期間天子的身子骨也是時好時壞,已經厭倦了朝堂上的黨爭爭議,宣宗便罷朝在大內調養,可就是這檔口,那陽攸的連襟,桑拱辰又挑起幾樁公案來,那便是陽攸私通外甥女違悖人倫案以及三司使京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