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丁)王讜《唐語林》卷七:
僖宗入蜀,太史曆本不及江東。而市有印貨者,每參互朔晦,貨者各徵節候,因爭執,里人拘而送公。執政曰:&ot;爾非爭月之大盡乎?同行經紀,一日半日殊是小事!&ot;遂叱去。而不知陰陽之歷,吉凶是擇,所誤於眾多矣。
(戊)柳玭《家訓序》:無名氏《愛日齊業鈔》卷一引。
中和三年癸卯夏,鑾輿在蜀之三年也。餘為中書舍人,旬休閱書於重城之東南。其書多陰陽雜說、佔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又有字書小學,率雕版印紙,漫染不可盡曉。
(己)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
世言雕版印書始馮道,此不然,但監本《五經》板,道為之爾。柳玭《訓序》言其在蜀嘗閱書肆,雲字書小學率雕版印紙。則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版,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幾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庚)無名氏《愛日齋叢鈔》卷一:
按柳玭《家訓序》(參看戊)、葉氏《燕語》,正以此證刻書不始於馮道。而沈存中又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自後典籍皆為板本。大概唐末漸有印書,特未能盛行,遂始於蜀也。
(辛)《國史志》:
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多術數小學字書。
(壬)朱益《猗覺寮雜記》卷下:
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後唐方鏤《九經》。悉收人間所有經史,以鏤板為正,見兩朝國史。
宗叡為唐代日本僧入唐八家之一,於清和天皇貞觀四年(唐懿宗鹹通三年,公元八六二年)與賢真、忠全、安展、禪念、惠池、善寂、原懿、偤繼諸人隨真如法親王入唐,於貞觀七年(鹹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年)十一月歸國。歸國時攜回之經卷凡一百三十四部一百四十三卷,西川印子本《唐韻》、《玉篇》,則經卷以外附回者也。印本子即刊本。二書唐本現俱不存。然三十卷之《玉篇》、五篇之《唐韻》,俱屬巨帙,在鹹通時既已雕版流傳,播諸海外,則當時蜀中刊書之盛可想已。最先發見此段文獻者為日本禿氏祐祥,氏著《古代版畫集》後附《版畫考》一丈,論及此事。
時代稍次於宗叡《目錄》者,是為範攄《雲溪友議》所紀紇幹泉印《劉弘傳》數千本之文。攄為僖宗時人。紇幹泉附見《唐書&iddot;裴休傳》,稱其與休茹素唄,同信桑門。此紀其苦求龍虎之丹,並大延方術之士云云,似與《傳》牾。然唐武宗時道教大盛,廢天下僧寺,一時士大夫趨赴風尚,俱舍而學道。會昌六年四月道士趙歸真伏誅,道教遂衰。宣宗大中元年修復廢寺,則紇幹泉初或崇通道家,會昌而後,道家寖衰,用轉入釋氏。與裴休等皈依三寶,以挽晚節。《傳》僅記其崇信釋氏,系就晚年而言,範氏所言,則其往事耳。其鎮江右,當在趙歸真尚未伏誅以前,中朝大夫不少言修煉之術者,用敢雕印《劉弘傳》數千本以寄之也。故紇幹泉之雕印《劉弘傳》,當在會昌之時,範攄於鹹通時紀之,於此不僅可見會昌時江右已有雕版印書,而鹹通時雕版書之已為社會所習見,亦於可知矣。
就宗叡《目錄》及《雲溪友議》二書觀之,鹹通時雕印世俗書及道家書之情形,約可窺見一斑。清光緒季葉英人斯坦因發見敦煌莫高窟石室藏書,劫取菁華,以藏於不列顛博物院。其中有雕印本《金剛經》一本,經末題雲:&ot;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ot;現存之中國雕版書,當以此物為最古矣。關於鹹通《金剛經》,別述於第五節,茲不贅。今進而論司空圖所紀《雕刻律疏》一文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