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轉變(第2/3 頁)
加上之前法荷戰爭中許多荷蘭大商人、藝術家及社會精英階層移民英格蘭,他們對於威廉三世迎娶表妹也是持歡迎態度。這樣的話,兩個國家的精英階層對這樁政治婚姻均樂見其成,那麼這事板上釘釘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據說路易十四在聽聞威廉三世與瑪麗公主結婚後,曾私下裡對盧瓦、柯爾貝爾表示自己可能犯了一個錯誤,海上馬車伕是這個世界上不多的能夠制衡英格蘭海上勢力的國家,這次戰爭被狠狠削弱了一波,然後還逼得很多人才、資本流入到了更安全的英格蘭,進一步增強了這個國家的實力,這對法蘭西王國怎麼看來都不是什麼好事。當然這個錯誤在路易看來也只是個小錯誤,因為奪取低地地區是法國的重要國策,與荷蘭正面撕破臉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事情,而這自然會促成英荷兩國的結盟,說起來都是應有之意。
不過,這個錯誤在路易十四看來可能僅僅是個“令他隱隱有些不安的小錯誤”,但在有能夠穿透歷史迷霧眼光的東岸人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小錯誤了,而是關係到法蘭西王國三百年國運的重大失誤!
歷史上荷蘭從17世紀70年代便不斷陷入到連綿不絕的陸上戰爭之中,人才、資本持續不斷地外流至倫敦,導致聯合省原本佔有極大優勢乃至壟斷的各行各業慢慢衰敗,整個國家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長期的下降通道之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聯合省本身的海上力量也漸漸凋零,但與他打過三次英荷戰爭的英國人的海上力量卻快速上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期,英國的國力尚未有質的提升,但已經給法國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煩;七年戰爭時,若沒有英國人參戰的話,法國已經獲得勝利;規模宏大的拿破崙戰爭,如果沒有控制了印度這個巨大寶庫的英格蘭人插手的話,法國人無疑也是勝者;以至於後來普魯士和德意志的崛起,完全也是拜英國人所賜,從而讓法國人徹底陷入了深淵之中。
可以說,就是路易十四在處理低地地區的重大失誤,才導致了後面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要知道,後世英國人一直奉行大陸均衡政策,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陸軍比不上法國,爭不過他們,因此乾脆充當攪屎棍,執行大陸均衡政策,用德意志、沙俄來制衡法國的陸權。所以說,法王路易十四這個時候如果有先見之明的話,就該知道千萬不能過分削弱聯合省,而是應該同樣執行海權均衡政策,即給英國人找一些能夠與其爭奪海權的對手。
這個對手在此時的歐陸,毫無疑問只有聯合省最夠格,也是最合適的。想想吧,後世每當法國人想在陸地上發力的時候,海權強國英國人總是會第一時間跳出來,用得自海上貿易及海外殖民地的巨大財富,讓法國人功敗垂成,可憐法國人還對他們毫無辦法,因為陸軍可沒法游泳。而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能夠與英國人在海上一爭長短的海權國家存在呢?那麼法國人可不就有機會了麼!
東岸人有這種見識,可不代表法國人也有這種見識,無論是路易十四、盧瓦、柯爾貝爾,還是孔代親王、盧森堡公爵、沃邦元帥及已故的蒂雷納子爵,他們都是有歷史侷限性,能夠預知未來二三十年的走向已經是超卓的人傑了,不能指望他們有二三百年的預知能力。
當然在這個時空,隨著法國在低地地區的一連串的軍事行動讓聯合省的國力受到了極大的侵害,可這並不意味著英格蘭人的海權再也無人制衡了。因為在遙遠的南方新大陸,一個曾經打敗過西班牙、葡萄牙海軍,讓法國主力艦隊龜縮敦刻爾克不敢出港的華夏東岸共和國海軍,可也是薄有名氣呢!尤其是他們每年投入巨資維持一支規模不小的海上常備軍,開辦海軍學校培養專業軍官,不斷往艦隊上應用最新的軍事、機械和航海技術,使得這個國家的海軍精銳無比,雖然規模可能不是很大,但實力真的不容小覷,關鍵時刻可是能夠威脅到英格蘭人海權夢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