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轉變(第1/3 頁)
路易十四的許諾說實話是很有誘惑力的。
與一個有著兩千多萬人口的陸上大國結盟,看起來是好處多多的,首當其衝的便是可預期的大消費市場,這足以養活東岸國內很多企業和作坊了,意義重大。另外,還有一些外交、軍事、政治上的便利,都足以讓東岸人從中獲得很多的好處,因為有一個強大的陸地強權做盟友且這個盟友願意幫助你時,很多事情總會顯得更加容易一些。
當然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說完了好處,我們也不得不直面很多現實的壞處。第一同樣是貿易方面的損失,即一旦陸權國家與海權國家交惡,那麼與陸權國家結盟的東岸就將面臨著失去巨大商業市場的風險,要知道海權國家如聯合省之類往往掌握著巨大的商業分銷網路,這是法蘭西所無比媲美的。你別看如果聯合省與東岸關係不佳,雙方之間的貿易額跌到了多年來的最低點,可一旦他們與法國簽署和平協議,外敵盡去,與東岸徐徐恢復商貿聯絡卻也是大機率事件。法蘭西與聯合省的市場孰輕孰重,李晴還是分得清的!
第二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陸權國家一旦強大起來,對所有海權國家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上,其威脅都非常不小。或許現階段法蘭西王國迫於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還會放低身段與東岸人談合作的事情,可萬一人家在陸地上接連取得決定性的大勝,征服了義大利、征服了西班牙乃至征服了德意志大部分地區呢?那個時候擁有近六千萬人口的加強版法蘭西王國還會鳥你東岸人麼?好吧,即便他們願意繼續和你東岸人談,但“議價能力”已經得到極大加強的法蘭西帝國,開出的條件一定也會苛刻到東岸人也覺得難以接受吧?李晴是穿越者,對歷史上拿破崙針對英國執行的所謂“大陸封鎖線”計劃也是知曉一二的,他自然不能容忍法蘭西王國提早一百多年就崛起,乃至征服整個歐洲,那樣對華夏東岸共和國將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所以,綜合上面幾點,基本就意味著東岸人無法與法國人在政治或軍事上結成同盟關係了,至少現階段看來肯定不行。在這個問題上,駐歐全權特使李晴甚至可以不用報備本土就直接拒絕路易十四,因為這很顯然不符合東岸一貫的國策。
當然李晴拒絕的話語說得比較婉轉,言辭間也很有藝術,不過以路易十四、盧瓦二人的智商和閱歷,應該是確定無疑地聽明白了。他們對此當然有些失望,但看得出來並不強烈,似乎是因為早就料到了這點。東岸人應該明白,法蘭西即便這次與聯合省和奧地利簽署和平協議,那麼其實這也是暫時的,興許大家休戰個幾年,等實力恢復過來後,就會掀起新一輪的廝殺和爭鬥。在這個時候,貿然捲入戰爭是不明智的,作壁上觀等待最好的入場時機才是正確的選擇,就像如今英國人所選擇的一樣,不是麼?
在雙方都心照不宣地結束了這個註定無法取得什麼共識的話題後,大家又把話題轉到了共同的敵人聯合省身上——嚴格來說,聯合省從未對東岸宣戰,就連被欺負了的東印度公司都沒有——路易的國務大臣盧瓦說起如今轟動一時的英荷聯姻的事情,即聯合省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與英國第二順位繼承人、其表妹瑪麗公主結婚之事。
這件事之所以轟動,大概是因為英格蘭、聯合省兩國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的標誌吧。兩個海上強國的聯合,哪怕僅僅只是表面上的,也足以讓包括法蘭西在內的一眾陸權國家憂心不已了,也許會導致今後法蘭西王國擴張時遇到更大的麻煩。
不過這種事情說實話也是必然的,無法阻止的。威廉三世最合適的結婚物件就是他的這位表妹,而英國國內的新教徒對查理二世及其兄弟約克公爵的天主教傾向又憂心不已,因此對於他們國家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瑪麗公主與威廉三世的結合持歡迎態度。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