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監軍建在隊上(4)(第2/4 頁)
毫不猶豫地一刀瞭解自己的性命。
高允權並非一個沒有耐心的人,他之所以盼望著那個造反的軍官儘早和自己進行談判,是因為他實在很擔心自己的兒子。他知道,高紹基沒有節度使身份和侍中頭銜的保護,他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那個軍官不共戴天的仇人,那個軍官如果想要殺掉高紹基,不會有任何的猶豫和顧慮。
他不知道,這四天,李*實在是忙得厲害……
這四天從九品陪戎副尉李*做的實際上是彰武軍節度使和延州刺史的事情。
從延州府庫中繳獲的除了大量可觀的財富之外,還有囤積下來的糧食和絹匹,以及大批精良的裝備和武器。
經過清理,從節度使武庫和延州武庫共搜尋出明光鎧三副,山文鎧四副,步兵甲四百三十二副,騎兵甲八十八副,上等木槍三百二十一杆,漆槍一百零五杆,厚背長刀六十二柄,長弓五十六副,角弓十七副,伏遠弩四具,擘張弩八具,角弓弩十四具,木車弩兩具,大木車弩一具。同時被搜出的還有大約七十捆各種箭矢。
這些寶貝都被李*派人嚴密保護著送回了丙隊在臥虎山上的軍寨之中,這些利器對於裝備簡陋只能拿著木棍子胡戳亂捅的丙隊士兵來講是無價之寶。李*不能想象,如果事變當天這些精良的制式裝備都在城中士兵的手中,自己手下這五十個人便是再驍勇無敵究竟能撐得了多久。高允權將這些寶貝藏在庫房中慢慢生鏽,卻不願意把它們拿出來裝備那些保衛延州計程車兵,這令李*百思不得其解。
李*一面將這些裝備成批運回山上,一面將倉廩中的存糧一部分運回山上儲存,一部分拿出來在東西兩城進行放糧賑濟。
十幾天前的大雪,壓垮了延州內外的許多房屋瓦舍,大批原住民無家可歸,這些人每天在街面上遊蕩,等待著被活活凍餓而死的悽慘命運。李*在秦固的配合下在兩座城內外設立了十個粥棚,用從倉廩中搞出的糧食賑濟災民。當然,李*沒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風亮節,被施捨的災民們一律被告之,這是現在暫時處理延州事務的陪戎副尉李*大人的善政,高節度因為反對賑濟災民,不肯開倉放糧,已經被李隊官囚禁起來了。
這個訊息隨著難民的四處流散迅速向周圍的村鎮縣鄉擴散,李老爺萬家生佛的名聲和高節度小氣吝嗇地嘴臉便這麼在延州最基層的老百姓中間流傳開了……
李*做的另外一個重要決定便是將彰武軍全軍的官兵集合在一起,統一給大家加發了半年的糧餉,那些拿著沒用扔了可惜的絹帛便被當作一項特殊福利下發全軍,當天整個延州東西兩城的所有軍營之中都喜氣洋洋如同提前過年般熱鬧,那些高階軍官們一個個面色陰沉地看著自己那些沒心沒肺的手下士兵來回奔走的笑容,聽著那一聲聲發自內心的“託李隊頭的福”,心中更加不是個滋味。
凡是這些慷他人之慨撈取好名聲的事情,李*恨不得做得越多越好,他才不管延州幕府明年的開支和未來彰武軍的糧餉呢,那時候他李*老爺早就拍拍屁股回山去了,這些麻煩事到時候便留給高侍中和高衙內這些大人物們解決吧,李老爺既不是節度使也不是刺史,只不過是丙隊一個小小的隊官,才不管這些爛事呢。
對於李*這種行為,秦固又是好氣又是好笑,然而他卻並沒有勸阻李*的胡來。一方面他理解李*這麼做的心態,不給高家父子找足麻煩,他消不去心中的這口惡氣;另外一方面,李*做的這些事情原本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延州政府應該做的,無論怎麼想,眼看著災民餓死不予賑濟都是極其不人道的行為,李*雖然胡鬧,而且毫無廉恥地邀名,但是他畢竟是靠著實實在在的善舉在邀名,高門大戶並不念他的好,相反,這些地方士族以極其厭惡的眼光注視著城裡的這場鬧劇,畏於士兵們的長槍和長刀,沒有人敢非議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