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2/2 頁)
巴黎對此事的反應強烈。督政府立即下令從海峽地區向奧地利邊境調兵。戰爭陰雲籠罩歐洲,盧森堡宮內的特使來往穿梭。拿破崙命令他的機要秘書佈列納推遲動身日期。盧森堡宮緊急召見拿破崙共同協商對策,並命令他留在巴黎待命。
次日,一名奧地利王國外交特使從維也納趕赴巴黎,帶來了奧地利政府的正式道歉。督政府為此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歐洲在這個時候重新開戰。同日,督政府再次召見拿破崙,通知他&ldo;準備立即動身前往拉什塔特與奧地利政府協商……以便解決兩國之間的一切問題&rdo;,包括諸如法國幹預羅馬(法國人在羅馬逮捕了教皇並成立了羅馬共和國)、那不勒斯、托斯卡納和瑞士問題。於是,拿破崙&ldo;全力以赴進行談判和簽訂協議的工作&rdo;。
對於拿破崙來說,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如果他能成功談判並簽訂一項包羅永珍的國際條約,他將名聲大振。奧地利人最害怕的就是這位個子矮小的科西嘉人,而督政府裡的塔列朗和巴拉斯正是要利用這一點使他們能夠獲得最大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拿破崙自然暫時將埃及遠徵之事擱在一旁。儘管如此,拿破崙並沒有放棄他的埃及遠徵計劃,而是告訴土倫的克萊貝爾‐‐遠徵只是推遲數日而已。與此同時,他委託克萊貝爾臨時代替他全權指揮,繼續備戰,隨時待命出發。他給布呂埃斯寄去一份簡短的說明之後便集中精力於他的新目標。
有外交部長塔列朗的全力支援,有他軍事生涯的發端人、現在仍是督政府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巴拉斯作為後臺,拿破崙自然有恃無恐、滿懷熱情地來回奔波於外交部和盧森堡宮之間,並致信奧地利高階外交官,稱他不久即將前往拉什塔特,由於維也納的致歉,他預計兩國之間的問題能夠得以和平解決。與此同時,法國繼續向奧地利邊境調兵遣將,使奧地利處於大兵壓境的境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