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光輝不再(第4/5 頁)
上馬,這次的哥特人來的實在太多,克勞狄二世採取了前後夾擊的策略,他以自身為誘餌,將哥特人引過來,隨後,羅馬援軍趕到,前後夾擊之下,哥特人損失了十萬大軍,於是乎,克勞狄二世又被羅馬人稱作“哥特徵服者”,這一下,日耳曼聯軍確實是給打怕了,就如當年的匈奴一般,幾十年不敢再次南下。
解決了蠻族問題後,克勞狄二世便準備消滅羅馬各地的“諸侯王”了,克勞狄二世首先把矛頭對準了控制著高盧及不列顛地區的高盧國,遺憾的是,正當他緊鑼密鼓準備實施統一羅馬大計之時,蠻族達爾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忽然犯境扣邊,克勞狄二世不得不親率大軍前去抵擋,結果二世在戰場上不幸染病身亡,克勞狄二世在位雖然只有兩年,但他卻給羅馬帶來了久違的勝利和榮譽,克勞狄二世去世後,他的弟弟昆提盧斯成為了下一任羅馬皇帝,但羅馬許多軍團卻不認可他,他們隨後擁立了克勞狄二世最器重的騎兵總司令——奧勒良為皇帝,元老院見狀,立刻就拋棄了昆提盧斯,昆提盧斯絕望之下割腕自殺,奧勒良則順利成為新的羅馬皇帝,奧勒良的出身既平凡又神奇,說平凡是因為他的父親只是元老家的一名佃戶,說奇特是因為他的母親本是太陽神神廟裡的女祭司,按理來說如此尊貴的身份,是不可能屈尊嫁給一名佃戶的,而且神廟的女祭司是必須要守貞,也不可以結婚生子的,但奇特之處就在於此,奧勒良常說是眾神派他下凡來光復羅馬的,所以他又被後世稱為“世界的光復者”。
20歲的魯奇烏斯·多米提烏斯·奧勒裡安努斯(奧勒良)應徵入伍後,因其作戰勇敢,屢立奇功,很快便晉升為百夫長,有一次,他帶著羅馬士兵與薩爾瑪提亞人作戰,奧勒良在戰場手舞戰刀,一個人就殺死了四十多名敵人,憑藉著赫赫戰功,奧勒良很快便官拜騎兵總司令,克勞狄二世死後,羅馬勁敵環伺,奧勒良決定繼續沿用克勞狄二世定下的落實策略,上一次羅馬與哥特之戰結束後,哥特人雖然損失慘重,但仍有20萬左右的哥特人,逃了回去,經過多次交戰,奧勒良總算是把哥特人打回了故地,接著,奧勒良下令休整後,又轉攻犯境的阿勒曼尼人,擊敗了這些阿勒曼尼人後,羅馬邊境總算是安穩了,於是,奧勒良開始準備進攻高盧國,高盧國的泰特里庫斯一世聽聞羅馬軍殺來,他不想羅馬人自相殘殺,便決定向奧勒良投降,解決了高盧國後,奧勒良又轉向帕爾米拉王國,帕爾米拉的女王芝諾比婭不願投降羅馬,羅馬這邊則立刻便發動了強攻,不過,帕爾米拉城實在是太堅固了,羅馬一時也沒有辦法。
奧勒良知道再這樣拖下去,薩珊波斯與其他國家肯定要派兵前來騷擾,於是,奧勒良先出兵打敗了薩珊帝國的一支小規模援軍,隨後又虛張聲勢的表示,要發動全國之兵攻打薩珊帝國,薩珊帝國聞言,立刻表示不會干擾羅馬的統一戰爭,除去了波斯這個心頭大患,很快周圍的外國聯軍也紛紛表示不干涉奧勒良的統一行動,很快,帕爾米拉城中便彈盡糧絕,女王芝諾比婭想親身前往薩珊帝國,乞求對方出兵,結果卻在半路上被羅馬士兵抓住,羅馬人聽聞奧勒良帶著帕爾米拉女王勝利回國後,紛紛奔走相告,元老院也因此替奧勒良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奧勒良坐在戰車上得意的看著這一切,芝諾比婭手上戴著黃金打造的鐐銬,其脖子上也帶著黃金打造的金鎖鏈,其後,哥特人、汪達爾人、薩爾馬提亞人、阿勒曼尼人、高盧人以及來自各地的戰俘,他們全部戴著不同的標誌,表示著被羅馬征服的各個種族,然而,羅馬人的眼睛多釘在身材曼妙的帕爾米拉女王身上,女王那極致的身材和那一身金閃閃的枷鎖,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很快,奧勒良便準備出兵教訓教訓那個新崛起的薩珊波斯帝國,大軍行軍途中,羅馬秘書官艾諾斯因辦事不力,受到了奧勒良的嚴厲訓斥,艾諾斯懷恨在心,又怕回去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