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光輝不再(第3/5 頁)
兒子沃魯西安努斯為羅馬共治皇帝,並準備改變對外策略,主動派人向哥特人乞和,如此行為立刻就讓好戰的羅馬人感到不齒,於是大將埃米利安努斯率領軍隊不顧新簽訂的和平條約,將哥特人直接就趕回了多瑙河對岸,隨即又截獲了國家支付給哥特人的鉅額賠償金,並把這些錢鬥發給了軍隊和百姓,接著,埃米利安努斯又帶著軍隊殺回羅馬,加冕為帝。可惜好景不長,加盧斯手下大將瓦勒良打著為先帝報仇的名義,率軍殺向羅馬,之後,瓦勒良就成為了新的羅馬皇帝,上臺後,瓦勒良便把自己的兒子加里恩努斯立為共治皇帝,他讓兒子監國,自己則對付異軍突起的薩珊波斯帝國,原來,安息帝國在經歷了多次羅馬與貴霜帝國的戰爭後,國力越來越衰弱,帕提亞帝國法爾斯省的高官——阿爾達希爾,見波斯人崛起的機會來了,就宣佈法爾斯地區從此獨立,並起兵討伐安息帝國末代帝王——阿爾達班五世,之後,阿爾達希爾在奧爾米茲達甘平原戰役中,擊敗並殺死了帕提亞帝國的國王阿爾達班五世,安息帝國就此滅亡,隨後,阿爾達希爾遷都泰西封,並立刻宣佈“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波斯王朝再次建立,然而這一次,亞歷山大羅馬卻失敗了,瓦勒良一開始打的還不錯,但不知道是不是波斯的神靈,讓波斯人恢復了巔峰時代的勇武,很快羅馬軍團便被打的潰不成軍,瓦勒良妄想透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結束無休止的戰爭,可是波斯人卻耍了個花招,將瓦勒良給俘虜了,瓦勒良在波斯軍中受盡侮辱,最後抑鬱而亡。之後,羅馬便變的四分五裂了,波斯圖穆斯乘機佔領了高盧與不列顛及周邊地區,建立了高盧帝國,後來敘利亞行省的帕米爾拉地區也宣佈獨立,就這樣,前後竟有三十多人稱王稱霸,如此一來,受苦最深的便是各地的老百姓,很多地方都有人揭竿而起,但最後都被無情的鎮壓下去。
自父親瓦勒良死後,其子加里恩努斯便只能守住羅馬城苟延殘喘,羅馬內部群雄並起,軍閥林立,奴隸起義是一波接著一波,外部則是強敵環伺,戰事頻繁,不只是波斯人,羅馬附近的蠻族無不想攻入羅馬城,來個大屠殺,以報復這麼多年的種族仇恨,加里恩努斯見誰也不好惹,便苦吞殺父之仇,主動罷兵免戰,與薩珊波斯波斯帝國議和,之後,他又力排眾議推行綏靖政策,對分裂出去的領土視而不見。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加里恩努斯迎娶了蠻族國家的馬科曼公主,並允許馬科曼國王享有潘諾尼亞住地的土地所有權,加里恩努斯這一舉動是準備藉助政治聯姻,分化瓦解蠻族勢力,但好戰的羅馬人卻不認可這種行為,而加里恩努斯也不在乎國人是否能理解自己,他只有靠自己走下去了,為了擴充兵力,他接著又下令吸收蠻族人加入羅馬軍團,並開始大膽任用蠻族將領,事情證明,加里恩努斯這一決策是明智的,很快,羅馬便依靠著這些蠻族軍隊,收服了萊茵河與多瑙河之間的廣大地區,並多次打敗了日耳曼蠻族的入侵,又鎮壓了好幾波規模浩大的起義。
但引入蠻族所帶來的副作用也很明顯,就和如今中原的情況一樣,蠻族的人越來越多,羅馬情況越來越不樂觀,很快,加里恩努斯便被其反對者給刺殺了,彌留之際,加里恩努斯指定克勞狄二世為接班人,傳聞這位克勞狄二世的祖先是特洛伊國王,還有人說他是宙斯之子的後裔,因為他真的很善於作戰,克勞爾剛剛繼位,便收到阿勒曼尼人入侵的壞訊息,羅馬人被打的丟盔棄甲,這些蠻族很快便要來到羅馬附近了,克勞狄二世聞言大怒,他立刻裁撤了一批膽小怕死的官員,隨後,他便親率大軍討伐這些阿勒曼尼人為主的日耳曼聯軍,此戰,克勞狄二世大顯神威,一下就消滅了五萬多的日耳曼聯軍,也因此,他被羅馬人稱作“偉大的日耳曼征服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32萬哥特聯軍登上了希臘半島,準備洗劫希臘諸邦,克勞狄二世聞言,再次披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