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誰都想不到(第1/2 頁)
原來,就在這兩天,無棣縣守將張庭珍、張庭瑞兩兄弟和韃子監軍呼和少布商量如何對付城外的南蠻軍隊,張庭瑞直言不諱地道:“彼軍精銳,我軍守久必失!”
還沒打,就說出如此喪氣的話,張庭瑞並不是想亂了軍心,而是實話實說。
據偵察所得,城外南蠻過萬,守軍近萬,但守軍的水分很大,其組成是二千漢軍正兵,還有八千籤軍。
正兵裝備尚可,訓練充足,待遇一般,或可一戰,但結果應該好不了,畢竟人家輔兵(民夫)的體格就強過守軍正兵,更不用說人家正兵的戰鬥力。
而籤軍在金元時期,凡遇戰事,簽發所有漢人丁壯當兵的一種制度,籤軍沒有薪水,待遇很差,裝備聊勝於無,鐵製兵器少,髮根木棍都不錯了,經常是赤手空拳地上陣。
訓練?哪來訓練,就是民眾直接拉到戰場上,這種軍隊守城都令人懷疑,野戰絕對是一鬨而散的結果。
韃子呼和少布亦難得地謙虛道:“我們(韃子)人少,打不過他們人多!”
此話不啻是認了下風,韃子向來驕傲,眼高過頂,還悍勇無匹,擅長以少勝多,以多擊少。
如被南軍首殺的韃軍萬戶郝和尚拔都,其姓郝,因禿頂光頭被稱為“和尚”,“拔都”是蒙語英雄的意思。
他在元太宗(窩闊臺汗)七年(1235),隨皇子貴由伐宋。圍襄陽,宋兵四十萬人陳兵漢水上。郝和尚拔都率先鋒數百人,直前突之,宋兵潰走。
他又在元太宗七年(1235),隨皇子貴由伐宋。圍襄陽,宋兵四十萬人陳兵漢水上。郝和尚拔都率先鋒數百人,直前突之,宋兵潰走。
元太宗九年(1237),取夔州,抵大江,宋舟師來援,千百船大至,郝和尚拔都選驍勇之士九人,乘輕舸先登,橫馳陣中,既出復入,宋兵不能支,由是以善戰著稱。
象郝和尚拔都這種韃子悍將不計其數,他們擅長率少量精銳衝擊敵軍大陣,以少勝多,打下了赫赫威名!
因此當他死於投誠孟之祥的前蒙古千夫長那欽雙胡爾(即孟牧勞)的事情被蒙古那邊的漢人謀士劉秉忠、郝經等人知道後,無不扼腕嘆息,視為南北氣運轉移的肇因。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現在外面的南蠻軍隊極為精銳,張氏兄弟和呼和少布均覺得為難,打又打不過,守又守不住,為之奈何?
指望援軍,嘿嘿,想都別想!
張庭珍牙一咬,想出了一個頗為冒險的防禦計劃,他要放一部分南蠻軍隊進攻城,再利用城內的地形,打一場巷戰,消滅這部分南蠻!
此乃險中求勝的計策,出乎敵我雙方意料,果然,初戰告捷,只是事態的發展出乎眾人所想。
本來仗打到這個鬼樣子,面對著種種不利形勢,退至東調門的明將田世英應該撤兵,休整後許圖再進,當時牽著他馬的都頭敬才賢亦如此勸說,勸他退兵,不料田世英把頭盔摘下來,往地上重重一砸,狠聲道:“今日有進無退,我要不死在這裡,要不佔領無棣!”
他不肯退兵,這是面子問題,想想他所在的第七軍,是支有光榮戰鬥經歷的軍隊,前朝在一代名將呂文德的統率下,力拒韃軍,撐起了東南半壁江山!
今朝在呂文信的指揮下,向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次北伐,第七軍佔領黃河南北地方,無論是兵還是將,個個是明晃晃的戰功勳章掛胸口,十分榮耀。
想他田世英,也算是第七軍老人,中層軍官,中堅之一,今日敗了,被同僚取笑為“第七軍首敗於此”,那還得了!
強烈的榮譽感讓田世英不肯後退,眾官兵面面相覷,田世英冷冷地道:“要退你們就退,反正我就站在這裡!”
都頭敬才賢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