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濮陽舊事重演(第1/2 頁)
由於兵力不足,明軍不能四面圍城,只能在城南安營紮寨,在城西建一小寨,分出二千五百人把守。
這次隨行還有五千民夫,他們在明軍的保護下開始進行營壘加固和築起長圍的事務,未受到守軍的襲擾。
看著那些民夫的動作,張庭珍、張庭瑞和韃子監軍呼和少布狂流口水。
無它,壯勞動力耳!
明朝皇帝孟之祥是個實心人,關心他的軍隊和子民不含糊,如支前民工亦由兵部負責給養,伙食量大管飽,把他們喂得飽飽的,個個體格強壯,這樣的民夫,是壯勞動力,換給韃子漢軍,那就是妥妥的一線正兵!
軍隊有正兵和輔兵之分,正兵就是戰兵,屬於主力部隊,往往就是披甲兵,有盔甲和武器,他們必須身體強壯,才可以披上沉重護甲,而輔兵就是沒有正式盔甲和專業武器,意思就是替補隊員賣苦力、後勤人員。
現在明軍民夫可算是輔兵,但他們的身體素質比韃子漢軍的正兵來得還要好,更不用說明軍的正兵!
要是給蒙古漢軍搶到這樣的兵源,長官夢裡都會發笑,而韃子得到這樣的奴隸,那就大賺了!
由於無棣縣守軍的堅壁清野相當出色,導致城周邊無資源,沒有木頭和石頭,所以明軍要不辭辛苦地到遠處伐樹運石頭去打造攻城器械和屯積攻城物資,一連數日都不能發動進攻。
但軍隊不可能光呆在營中,那是悶軍,所以明軍除了護衛、警戒之外,還不時大隊人馬出營巡邏,相當於蹓狗吧。
這天早上,副將田世英率精銳的千人步騎(兩都人馬)全副武裝地繞城而過,在經過外城一座“東調門”的東城門邊,路過城樓時,帶隊的田世英不禁一楞:不知韃軍是疏忽還是傲慢,居然放下吊橋,洞開城門,毫不設防?
天掉金子?
還是陷阱?
一時間大家都摸不清頭腦,隨行的一個參謀人員盧清斌的是個年輕小夥子,馬上斷言道:“此乃呂溫侯濮陽城開賺曹孟德之計也,師座不可不慎!”(明軍一萬人為一師,首長為師長)
漢末時群雄爭霸,曹操與呂布戰於濮陽,呂布謀臣陳宮設計讓人詐降,賺曹操進城想殺他,有這麼個機會,曹操率軍入城。
其實他自己也有疑惑,部下亦勸他,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操喝曰:“我不自往,誰肯向前!”遂當先領兵直入。
入城後果然中伏,由於曹家祖宗保佑,曹操有驚無險地在濮陽逛了逛就出來了。
盧清斌是讀軍校出來的,沒事做就讀戰史,宛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又似象棋打譜,對於下棋套路是信手拈來,因此他判斷對方絕不是疏忽,而是有意想來搞我軍。
參謀人員就是明軍敵人要對付的另一個強敵了,自孟之祥首倡設立行軍參謀後,在明軍已成定製,他們的結構往往是老中青三結合,即用老參謀的經驗,中年參謀的果斷和青年參謀的勤奮,把軍情打理得好好的,供主將們參考,從而奪取先機,贏得勝利。
田世英腦海裡快速思考,最終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斷然道:“全體都有,跟我進城!”
盧清斌驚道:“師座,這是埋伏!”
田世英手指他道:“你既說是埋伏,那你不要進城,火速去通知武師長!”
盧清斌毫不矯情,向田世英一拱手,說道:“遵令!”打馬如飛而去。
於是乎,田世英率領這兩都人馬直趨城門,意欲奪城!
他們衝過吊橋,往城門而去,中途城牆並無動靜,沒有敵軍冒頭來個萬箭齊發。
不料,他們才從漆黑的門洞衝出,前面騎兵的馬首銜著馬尾,湧入正對城門的一條長街,還沒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