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2/6 頁)
命道。
「盧尚書,整飭吏治,要持續不斷。考核嚴謹,那些收受賄賂的縣令郡守,在此時期當用重典。那些因死於豪強之手的縣卒,也重賞其家屬永業田。」
李瑄將善後的事情交由盧奐。
至尊錦衣衛那裡,單獨進行撫卹事宜。
將除賤為良當做一場戰爭,將每一名戰死者,視為為國捐軀。
大唐月報會尋找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慰軍心,以寬民心。
「臣遵旨!」
盧奐領命。
「裴僕射,關中各地送來的資產,入糧倉丶左藏庫。黃金丶白銀則重新熔鍊,按照十斤一塊的金條,一斤一個的銀錠標準,儲存至金庫丶銀庫。」
李瑄將這件事情交代給尚書左僕射裴遵慶。
自李瑄為天策上將丶秦王起,就開始儲存金條丶銀錠。
不論是吐蕃丶回紇,以及各番邦的進獻,還是李瑄從西域運來的黃金,亦或者原本儲存的黃金白銀,都重新熔鍊。
按照十斤丶五斤丶一斤丶五兩丶一兩的標準熔鍊,打上官印,日期。
另外,諸金礦所得黃金,也直接熔鍊成金條儲存。
那些金銀首飾丶器皿,如果沒有藝術價值也熔鍊掉。
在大唐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金銀一直是貴族的玩物,很少作為貨幣去流通。
大唐更多的是絹錢交易商品,老百姓也只使用絹錢。
足夠多的金銀儲備,才能支撐將來的貨幣體系。
大唐的金銀是不多,但大唐可以用絲綢去換胡人丶外國的金銀。
而且大唐控制呼羅珊地區,那裡有探明的金礦丶銀礦,大唐也能分一杯羹。
在剿滅豪強的過程中,獲得大量金銀珠寶是一定的。
「臣遵旨!」
裴遵慶領命。
「現在長安升米多少錢?」
李瑄問李峴米價。
安史之亂後,長安米價居高不下,李瑄隔幾天就會詢問一次。
「回至尊,米價已落至升米二十文,雖不如開元鼎盛,但已回到天寶初年,民間都在稱讚至尊的英明。」
李峴向李瑄稟告道。
除賤為良引起動亂是一定的,但效果卻是立竿見影。
士族丶大族,在這次動亂中必然又是一次重創,帶來的衝擊不亞於武則天時代。
李峴雖是士族,然問心無愧。
追隨至尊的腳步,即便粉身碎骨,亦無怨無悔。
這個時候,李峴也不得不佩服至尊的用人之道。
中書省丶門下省的長吏丶次吏。
六部之中,尚書丶侍郎丶郎中。
九卿丶五監的長吏丶次吏。
御史臺!
幾乎清一色是李瑄的嫡系,或者向他繳納投名狀者。
或許他們也有家族丶姻親田連阡陌。
但在士農工商的時代,損失土地不算什麼,最重要是身居高位。
他們還有升遷空間。
畢竟在宰相之中,有兩位年事已高,隨時可能作古。
五相制已經確定,輪流執掌政事筆,屆時必然還會重新任命宰相。
正因為李瑄對軍權和朝廷大局把控嚴密,才使京兆府在這麼快的時間完成除賤為良。
「不錯。以後常平糧價,儘可能控制在十五文至二十文。」
李瑄點了點頭。
今時不同往日,糧食價格不能低到離譜。
須知,糧食是百姓種植的,每一家每一戶,都會售賣糧食。
而長安城中,許多商販丶文人家庭丶達官貴人等等,都是買糧食者。
現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