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注意,伊400是個歪脖子,它的艦橋和指揮塔的位置不在甲板正中,而是左偏7英尺,為了平衡,巨大的機庫右偏2英尺。這個獨特的設計帶來不少麻煩。一個日本舵手告訴我,以2節低速行進,他要打7度右舵才能保持直線前進。如果作戰中,伊400的艦長想進行一次魚雷攻擊,他必須要考慮本艦右轉比左轉的半徑大很多,不考慮這個就沒法對準目標。如果指揮塔不小心進了水,操艇人員要緊急向右舷一個平衡水倉注水,不然艦體會翻跟頭--說一句,我是很不喜歡這種緊急情況的。
伊400是雙層的艇殼,但是雙層艇殼並沒有延伸到整個艦體長度,後部從艦員住艙開始就只有單艇殼了,首部的兩個魚雷艙也是單殼。這樣,重心和浮力就集中到艇體中部,使該艦的水面耐波性和穩性很好,而吃水只有23英尺,在同噸位的船裡比較淺(二戰中的潛艇和今天的核潛艇不同,經常行駛在水面上,只有作戰或需要隱蔽時才潛入水下,是一種&ot;可潛艇&ot;,因此,水面效能依然重要。譯者注)。兩個魚雷艙分在左右,每艙有四具600毫米魚雷管,從上到下垂直佈置,儲存十枚備用魚雷。該艦的安全潛水測試深度為328英尺。(是它400英尺艇長的82)
該艦上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設計是從指揮塔到駕駛室的通道。這通道實際是一條穿過機庫外側的垂直管道,伊400號設計可以在56秒內從水面航行完成緊急下潛,潛航時指揮塔的人員全部要返回25英尺下面駕駛艙的戰位,為了節省時間,只要一聽到&ot;離開指揮塔&ot;的命令,這些水兵們就開啟艙口蓋,不扶扶手,從管道里一個接一個垂直跳下,場面頗有些壯觀。為了緩衝撞擊,在管道下面佈置有一個三英尺厚的帆布墊。這個措施很有效,日本投降後,美國人認為這墊子需要進行清潔,就將其拆下來去拆洗,有一個不幸的日本兵顯然不知道這件事,他還是按照老習慣一衝而下。結果就不用說了,重濁摔擊的回聲迴蕩在整艘潛艇裡,把大家都驚動。那日本兵顯然不會覺得好受,卻硬撐著悄然走去,一言不發……也許他是不想向美國佬顯示自己的軟弱吧。
6a1晴嵐式水上魚雷轟炸機這種特別設計的水上飛機長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可帶1800磅的魚雷,炸彈或副油箱。如果投棄浮筒,則可以大大加大航程,但是飛機也沒法回收,只能作為一次性消耗品損失了。造型流暢的晴嵐攻擊機,是名古屋的愛知廠(中國巡洋艦寧海號使用的水上飛機也是這架公司生產的--譯者注)設計生產,存放時浮筒可以拆卸,機尾和機翼都可以摺疊。這種飛機操作簡便,經過訓練的人員,可以在7分鐘內,完成一架晴嵐機的組裝、加油和掛彈,做好彈射出擊準備。
伊400號的雙層艇體中,共計有145個鋪位,但是當它被俘獲的時候,它的乘員為213名。一個日本軍官告訴我實戰中他們的搭載人員為220人,才能滿足操縱潛艇和起飛戰機的要求。實戰中在45分鐘內,他們就可以把三架飛機有條不紊的彈射出去。伊400巨大的航程使它可以把飛機帶到目標的附近來發動攻擊,即便是遙遠如舊金山、巴拿馬運河、紐約、華盛頓都不是問題。上面這些地方的確都曾經被日軍大本營列入伊400的攻擊目標。
在機庫下面,右舷內外兩層殼體間有一個特殊的艙室,專門用於檢修測試飛機發動機,它的旁邊是機載彈藥庫,儲存4條航空魚雷、15枚炸彈,以及航炮用的炮彈。耐壓殼體裡面還有一個彈藥庫,裝有更多的炮彈,包括潛水艇自身使用的高射炮彈。有兩個機艙,每個機艙內有兩臺1900馬力柴油發動機,聯合驅動雙螺旋槳的槳軸。
伊400還裝有一臺1200馬力的電動輔機,可以用蓄電池工作。在艇體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