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第1/2 頁)
張俊有所不知,在柘皋之戰中,雖然劉錡並沒有來得及加入戰團,但有兩萬八字軍壓陣,完顏兀朮有很多打法都不敢使用出來。否則楊沂中在第一輪衝刺失敗後,怎可能如此輕鬆地重行整理好陣型。
既然張俊想獨吞功勞,為什麼他又會帶上王德和楊沂中呢?
王德是張俊手下最能打的武將,不帶王德,難道要張俊自己上前線嗎?何況王德雖然脾氣有些急躁,基本還算聽話。
至於楊沂中,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帶上他也算是一種投資,更何況楊沂中的武力值還是相當不錯的。
就這樣,淮西大軍的追擊開始了。
張俊、王德、楊沂中這三位大佬們興高采烈向前追,想著如何「收復」濠州。兵臨淮水,耀兵國境。
這是多麼光彩和牛b的一件事啊!
這還不止,最重要的是,既然金兵已經退卻,張俊他們只需在國境線上盔明甲亮地遛一圈馬,就可以向上報告說驅敵於國境外,回到臨安府後就會再有一次升官發財的機會。
多好的事啊。多便宜划算的買賣!
只不過,才跑了一天,前方忽然傳來最新戰報,說金軍突然出現在濠州區域,又開始重兵攻城了。
這讓張俊立即冒一身冷汗,停下了腳步。
------有情況。把劉錡追回來,讓他去打仗。
劉錡這個遵紀守法的三好青年馬上執行命令,又趕了上來。
四將合兵,淮西軍團陣容整齊,一起殺向濠州城,距離還有六十里的時候,前方傳來戰報。濠州陷落了。
面對這個噩耗,四位將軍各有主張。
張俊和劉錡發覺這一次金軍的行動太詭譎了,變幻不定,一定得慎重對待;而且濠州已經陷落,趕過去意義不大。
王德棄權,他的強項是衝鋒陷陣,在謀略策劃方面明顯底氣不足。
對於淮西軍大佬們的畏縮不前,楊沂中發火了。
這位御林軍大佬的意思是。趁金軍剛剛攻下濠州,立足未定之機全力反擊,既搶回城池,也挽救百姓,趁機擴大勝果,打一場比柘皋之戰更輝煌的戰鬥!
望著情緒激動的楊沂中,張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從道理上是肯定說不贏的。而且楊沂中身份特殊,張俊還擔心他隨時有可能打小報告呢。
就這樣,在楊沂中的帶領下,張俊心不甘情不願地跟了上去。準備與金兵展開決戰,奪回濠州城。
楊沂中帶領御林軍率先從東門攻入了濠州。
不、正確來講,應該說進入,而不是攻入,因為在西門根本無人防守。
楊沂中大喜。
你們看看,金兵連防守都來不及安排,還不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楊沂中心中的歡喜持續不了多久就沉寂了下來,因為他發現情況有異。
諾大的一個濠州城,居然找不到人,無論是金兵還是當地的各族居民;甚至連一條狗都找不到。
根據《宋史》上的記載,現在的濠州是「寂然無所聞」。
「空城計」,裡面有埋伏!
楊沂中醒悟過來,正要撤軍之際,周圍伏兵四起,北門中更是衝進來大隊的金國重灌鎧甲騎兵。
楊沂中大驚失色,連忙指揮部下往南門方向撤退。
為什麼要向南門撤退呢?
楊沂中的想法是,既然自己從東門進城,張俊他們勢必也在東門候著,假如往原路退卻,勢必和他們撞頭,所以往南門才是正路。
楊沂中沒有想到,他的想法剛好和張俊撞車了,張俊的大軍神差鬼推般地來到了南門,與御林軍們碰個正著。
「南奔無復紀律」
連基本的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