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頁(第1/2 頁)
這場戰役中最鬱悶的莫過於劉錡,因為他手下幾乎沒有騎兵,絕大部分都是重灌步兵,行動緩慢。
這場戰役雖然參與的人數很多,但持續的時間卻非常短暫,八字軍幾乎沒有出什麼力氣,金兵已經敗退了。
這樣的情況,讓向來不喜劉錡的張俊有了一個口實---「錡戰不力。」
第三百七十二章: 最後一戰(三)
在柘皋鎮戰敗後,金兵向紫金山方向迅速退卻。
本著窮寇莫追的想法,張俊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第一時間向臨安報喜請功,然後去收復已經沒有敵軍把守的重鎮廬州。
高宗皇帝聞訊大喜,傳令嘉獎。
朝廷的獎賞還在途中,張俊覺得獲獎名單要斟酌一下。
如今正是他張司令要立威和拉攏人心的時候,自然要多花費點心思。
完顏兀朮雖然先敗一仗,但他還在淮西境內,戰爭很可能會繼續;而岳家軍已經渡過淮水往這裡靠近,眼看著就要參加接下來的戰役。
這分明就是下山摘桃子嘛。現在已經有十三萬多將士在嗷嗷待哺,難道還要平白無故分給嶽飛一半功勞?
基於這種想法,張俊給嶽飛去了封信,告訴他原地不動,別想靠近了佔便宜。
哦,原來這就是張俊那份公函的來龍去脈。
收到了張俊的公函後,岳家軍果然如張俊所想,沒有再向戰場靠近,而是在舒州(今天的安徽潛山)就地駐防。
這在當時的軍界內是極其罕見的高素質表現。
面對別人養大成熟的桃子,能忍住不伸手,是連同吳玠、韓世忠在內的南宋絕大部分將官所做不到的。
難道是嶽飛怕了張俊不成?
當然不是。張俊是司令,嶽飛同樣是司令;而是真要打起來,他張俊在嶽飛手下絕對挨不過一個回合。
只不過,如今的嶽飛有些心灰意冷。
這時候的嶽飛又收到高宗皇帝的一封信,主題只有四個字:「務保全功」
一定要保住目前的勝利果實,不要輕易去冒險。
對於這樣的皇帝,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另外,嶽飛還有一個預感:雖然淮西軍團先贏一陣,但那是王德、楊沂中和劉錡三人聯合商議指揮的結果;如今張俊到了前線,拿回指揮權。以他那種水平,無論多好的牌,都只會被他打砸了。
嶽飛相信,目前還不是戰爭的最終結果,他張俊肯定會輸一仗大的。
好戲還在後頭。
因為之前田師中不肯下令進攻的緣故,這場「柘皋大捷」對於張俊還是有著一絲遺憾;乘著勝勢,張司令自然想多勝一仗。一場由自己親自指揮的勝仗。
根據士兵們匯報,金兵今非昔比,甚至比之前的大齊士兵還弱。既然如此,也該我張俊隆重登場,好好表演表演。
基於這樣的想法,在金兵撤退了多天以後。張俊方才下令乘勝追擊。
可是怪事再次出現,張俊又一次找不到金軍的去向了。
等他花了好幾天時間來收復了廬州,休整軍隊之後,重新指揮淮西野戰軍向紫金山方向追擊,結果發現金軍已經消失無蹤了。
完顏兀朮雖然先敗了一陣,但始終還有幾萬人,在淮西大地上失去了蹤跡。這讓張俊感到心驚肉跳。
雖然張俊的強項是逃跑,儘管他避戰的次數要比迎戰多得多,可是作為南宋資格最老的一個兵痞,他非常清楚這在戰場上是最要命的。
你不知道敵人是怎麼消失的,就意味著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會突然跳出來,反過來咬你一口。
於是乎,張俊重新動用了他的「流星馬斥候」,拼死命收集各路訊息。
在眾多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