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丁卯之役。(第2/4 頁)
兵之計。
阿敏出兵掃蕩皆無所得:阿敏的目的是征服朝鮮搜刮錢糧,不能肆意屠殺。東江鎮戰士衣衫破爛如同難民,多著朝鮮服飾,同無處不在的朝鮮人極難區分。
阿敏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束手無策,連戰連敗權威大失。阿敏在雲從島令其它七旗充當炮灰,最後又棄置不顧,令七旗貝勒非常憤怒,戰況不利阿敏死戰不退令他們更加不滿。
皇太極沒有想到朝鮮戰爭長期化,他非常清楚大軍在外後金國是多麼的脆弱。現在後金的存亡不在於阿敏佔據朝鮮多少土地,而在於袁崇煥的智商。空城計一旦被袁崇煥識破,關寧錦精兵傾巢殺來,後金無力抵擋只能滅亡。
皇太極當世梟雄如何能將本國安危寄託與敵人的愚蠢,他下令阿敏收兵回國。
阿敏如何敢回國,單是戰敗責任就夠他受的,他要繼續打下去,要麼贏得勝利,要麼山窮水盡。他對手下將領道:“大汗令我等回國,但是我絕不同意回國。
關寧錦都是一幫膽小如鼠的酒囊飯袋,只敢縮在城裡同我們打攻防戰。
東江鎮毛文龍才是我後金的大敵。他屢屢出兵牽制我軍攻城掠地,屢屢派出奸細挑唆我國胞衣叛亂,屢屢出兵在我國遊擊作戰。
往日我們集結大軍剿除東江鎮時他們就逃到海上,我們收兵生產他們又來搗亂,令我們有力難施。如今為保護朝鮮國,毛文龍將所有軍隊都調到陸地上同我們交戰,這就是機會。只需要大家咬緊牙關,克服眼前的困難消滅掉毛文龍大軍,我們三五年內都不用擔心東江鎮游擊隊。如果僥倖打死毛文龍,我們永遠不用再擔心東江鎮的牽制。你們誰想一輩子都與毛文龍游擊隊捉迷藏?自己站出來給大家明示。”
大小貝勒面面相覷,他們出兵一個多月沒睡過一個好覺,沒有吃過一頓熱氣騰騰的好飯,早想退兵回國。可是阿敏的話非常正確,令他們不由自主產生認同感:毛文龍之所以是後金的心腹大患,不是因為他的軍隊多麼英勇善戰,多麼數量眾多,而是他們來無影去無蹤,一有危險就逃到海上,八旗兵想打打不著。現在的情況雖然艱苦,但是毛文龍的軍隊就藏在某處,即使自己失利十次依舊能戰,毛文龍只要一次不查被我等找到就可以將東江鎮徹底消滅。從理智上講,為了以後長治久安,今天必須咬緊牙關苦徵惡戰。
後金遠征軍最後決定暫時不回國,繼續同毛文龍作戰。
阿敏依靠群體的力量勉強駁回皇太極軍令。為了讓其它七旗用心作戰,他決定用自己的鑲藍旗為主力四處出擊給他們當榜樣。
大小貝勒生活條件比較優渥,不用去前線拼命,可以用理智壓制感情。八旗士兵是主要的痛苦承受者,需要頂風冒雪忍飢挨餓拼死作戰,端得是飢寒交迫生死一線,他們擔心自己今天都活不過去,哪裡還能想到明天之後。
士兵們想回國,阿敏堅決不允許,直接導致七旗士兵集體排斥鑲藍旗。毛文龍敏銳的發現這個破綻,於是著重打殺阿敏的鑲藍旗。另外七旗士兵巴不得鑲藍旗損失巨大,阿敏承受不住早點回家,統統消極怠工,與袖手旁觀差不多。戰爭變成東江鎮與鑲藍旗單挑,戰爭結束之後阿敏統計發現旗下兵馬幾近全軍覆沒,滿清八旗近乎變成滿清七旗。
毛文龍越打越佔上風,形勢越來越好,他知道天時站在自己這邊,戰爭拖得越久對自己越有利,野心進一步膨脹,想要徹底殲滅這支八旗兵滅亡後金國。
戰爭進行到現在,東江鎮錢糧早盡刀劍破爛,前線吃死人,後方吃草根。毛文龍只得再次上書朝廷:“東江已經糧盡,士兵傷亡過半,亟需錢糧草藥器械支援。據臣探知,後金皇太極已經無兵可用,關寧軍應該抓住機會趁虛搗巢平息遼事。”
兵部見到朝鮮之戰殘酷激烈,皇太極卻不曾派出援兵,顯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