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3 頁)
透過對三大特殊戰場的改革路徑探索,我們可以看到,儘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難度非常之大,其難點疑點幾乎在經濟學中找不到&ldo;標準答案&rdo;,然而,三十多年改革留存下來的財富也非常之大,拓進空間充滿了想像力。未來十五到二十年,製造業的出口能力、城市化紅利、內需消費的井噴以及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全民預期,都為改革開啟了一扇不小的&ldo;時間視窗&rdo;。
四股前所未見的新勢力:網際網路、非政府組織、企業家和自由知識分子
在長期的大一統制度之下,中國社會各階層均有自己的毛病,其中最嚴重者,是四大意識的缺乏:地方缺乏自治意識、政府與民間缺乏契約意識、知識分子缺乏獨立意識、企業家階層缺乏階層意識。中國未來能否有大進步,實取決於此四大意識的喚醒。沒有一個國家的變革是對歷史的亦步亦趨,中國亦不例外。所以,我們不可能排除任何新的可能性。2013年的中國,變革的力量在朝野兩端同時萌生,尤其重要的是,隨著一些民間新勢力的出現,這四大意識的缺乏有被改進的跡象。
其一,網際網路。儘管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可是它對中國社會的改造,遠遠大於對美國社會的改造。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之後,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除了技術來自美國之外,在商業模式上幾乎全數變異,而強悍的國有資本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領域又毫無作為,因此造就了&ldo;陽光創業的一代&rdo;,這批年輕的創業家積累了驚人的財富,而且完成了中國企業與國際資本的對接,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一百多家中國公司幾乎都與網際網路產業有關。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崛起在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引爆了一場渠道變革和消費者革命,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上9點50分,阿里巴巴的淘寶和天貓兩大平臺的總交易額已突破1萬億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更大的改變是,網際網路重構了中國的媒體和社交生態,特別是部落格和微博的出現,讓傳統的輿論管制方式無所適從,它們成為了言論自由、輿論監督和推動政務公開的新平臺。
其二,非政府組織(ngo)。明清以來的中國,民間活躍著兩種非政府組織:一是數以十萬計的基層宗族組織,二是以鄉籍為紐帶、遍佈於兩萬個市鎮的商會,它們成為民間自主管理的基礎。這兩種組織在&ldo;土改&rdo;、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公私合營運動中被相繼摧毀,從此之後中國民間在很長時期內如一盤散沙,再無凝聚之力。近十年來,各種非政府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是中國進入公民社會和中產時代的標誌性事件。它們在上百個領域以各種方式展現了民間自主的力量。目前還沒有一個機構公佈現有非政府組織的數量,粗略計算應該在5萬個以上,它們大多不在政府力量的管控範疇之內。2008年,中華環保聯合會公佈全國的環保非政府組織有3539家,抽樣調查顯示,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僅佔233。2012年3月,民政部中華慈善捐助資訊中心宣稱,美國在華非政府組織約有1000家,僅有不到3具備了合法身份。這些資料都顯示出民間力量拒絕管制的自主姿態。
其三,企業家階層。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有108572萬戶私營企業,4050萬個體工商戶,人數總和超過韓國的全國人口。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如此人數龐大、富有和擁有力量的有產者階層,可謂&ldo;千年之一大變&rdo;。布羅代爾曾很簡潔地說道:&ldo;中國社會,政府的權力太大了,使富有的非統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對任意徵收的恐懼始終揮之不去。&rdo;這一景象在當今中國仍然存在,近年來的移民現象便是有產階層試圖逃避的一個折射。然而,絕大多數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