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名字不叫這個名字,它的第一個名字叫“順城街”,因為在元大都時期,這條大街是沿著元大都南城牆內走的一條街道,因此在元大都時期,這條街被成為順城街。
後來永樂帝重修燕京城,將元大都的南城牆向南移了二里地,同時拆了元大都的文明門與順承門之間的城牆,開闢出一條新路,呈弧形與原來的順城街聯接起來,就成為了一條新的大街。這條大街被永樂帝命名為“長安街”,取名來自於盛唐時期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在明清時期,長安街西起西單,東到東單,全長3。7公里。不過明清時期的長安街並不是像現在一樣是筆直的東西貫通的,那時候的長安街分為東長安街和西長安街。
東長安街西起長安左門,也就是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南門前80米的位置,東到東單牌樓;西長安街則是東起長安右門,也就是中山公園南門前80米處,西到西單牌樓。而在東長安街和西長安街之間,是當時的封閉嚴密的宮庭廣場,呈t字型。t字的那一橫,就是連線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之間的東西走向的橫街,那一豎則是一條御道,只能是皇帝老兒才能走的大道。
因為這個宮廷廣場的存在,明清時候的長安街並不是東西直接貫通的,不過在辛亥革命之後,1912年,那道阻擋了長安街貫通的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邊上的城牆被拆除了,長安街這才算徹底的貫通。
燕京解放後,要舉行開國大典,那個時候,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的城門樓子還在呢,因此當時遊行的隊伍要麼繞過這兩個城門樓子,要麼就在城門樓子底下鑽過去,因為長安左右門的阻擋,閱兵時候的部隊在過這兩個城門樓子的時候不得不低下了軍旗!
這還了得,軍旗能隨便低下嗎?因此在開國大典之後,拆除長安左右門城門樓子的計劃就被提到了領導人的案頭上,經過商議,這兩座阻擋了長安街六百多年的城門樓子終於是在五。四年國慶之前被拆除。
同時為了迎接國慶十年大典,長安街的改造也被提上了議案,最終確定了長安街120米的寬度。當時確定這個寬度的時候,還有一個傳說,據說之所以把長安街定為這麼寬的寬度,那是要求長安街做到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起降飛機!
第一次長安街改造完成之後,建國門到復興門之間的長安街因為有13。4里長,因此又被老百姓稱之為“十里長街”。當然,在後世,這條神州第一街又被稱為“百里長街”,那是因為從通。州到石景山之間有84里長!
有著前世記憶的李想很清楚,自從大運動結束,改開開始之後,這條在全世界都聞名遐邇的神州第一街一共經歷過四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是在87年,那是為了迎接亞運會,現在李想走的這條路,就是經過87年改造之後的長安街。剩下的那三次改造,現在都還沒有發生,在李想的前世,97年為迎接港島迴歸進行過一次改造,然後僅隔了不到兩年的空兒,為了迎接建國五十週年又進行過一次改造,至於第四次改造,則是十年後為了迎接建國六十週年進行的改造。
現在雖然僅僅是經過了一次改造,可現在的長安街依稀有了二十年之後的模樣。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這個時候寬敞的長安街上車輛並不是很多,因此這時候的長安街顯得極為寬敞。要是換成二十年後,這條雙向十二車道的寬敞大街,經常性的就會被如潮水一般的車流堵的嚴嚴實實的,堵車都能堵的驚天動地,那情形絕對壯觀!
因此現在看著這略顯空蕩的長安街,李想感覺真的是很奇妙。
走在寬敞的人行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的汽車和龐大的腳踏車集團軍,李想的心情格外的舒暢。
耳邊不時的響起從遠處傳來的鞭炮聲,也在時時刻刻的提醒著人們,春節就要到了。
93年的春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