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為相,挾須賈吃草料,逼死魏齊,害死白起,最終被賜死禮葬(第4/5 頁)
因。范雎早就準備用自己的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所以范雎沒有按白起的分析失敗原因,勸說昭襄王退兵,反而曲意以激怒昭襄王。昭襄王在范雎的煽動下,大發雷霆,表示沒有你白起,我照樣能滅趙,立即派王齕代替王陵,並增加軍隊,繼續進攻邯鄲,結果損失了五校(4000人)士卒,仍不能取勝。
趙國防禦極強,各國援兵陸續而至,王齕在邯鄲膠著八九個月之久,毫無進展,兵卒死傷甚多。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的昭襄王又親自到白起府邸,強令白起出山。昭襄王甚至說:“君雖病,強為寡人臥而將之”。話說到這個份上,白起不得不把自己的看法和盤端出,他說:“願大王覽臣計,釋趙養民,以諸侯之變。撫其恐懼,伐其驕慢,誅滅無道,以令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趙為先乎?”但是昭襄王根本聽不進去,以為白起傲慢故意看他笑話,當即削去武安君之爵位,貶為士伍,並遷之陰密(甘肅靈臺縣西)。
由於有病,白起當時未離咸陽,過了三個月,秦軍在前線失敗的訊息傳來,昭襄王更是遷怒於白起,命他立即起行,不準留在咸陽。白起只得帶病起程,范雎和其同黨又對昭襄王說,白起心中不滿,其意怏怏。昭襄王令使者立即追趕白起,在咸陽西十里之杜郵將白起趕上,使者按照昭襄王吩咐令其自殺。白起乃引劍自剄而死。范雎作為縱橫家,在昭襄王與白起之間挑撥離間,最終導致一代名將自殺身亡,這對秦國是一大損失。
6、任用私黨。想當年范雎裝死,被拋於郊外。返家後即託好友鄭安平將自己藏匿,化名張祿,並讓家人舉喪,使魏齊深信自己已死不疑。半年後,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訪魏。鄭安平設法讓范雎暗同王稽會面。經交談,王稽發現范雎是難得的辯才,將他和鄭平安帶回秦國,范雎得以脫險。到了秦國經王稽從中牽線搭橋,為其美言,范雎得以與昭襄王面談,受到昭襄王賞識,後來拜范雎為相。因為鄭安平和王稽對范雎有恩,范雎尋機報答他們。
范雎入秦後,貢獻了“遠交而近攻”的統一天下的策略,並取得了初步勝利;他主張強化王權,限制封君貴族權力,結束了魏冉家族的專政,強化了中央集權,功績很大。他自己也登上了相位,“天下之事皆決於相君”,權勢炙手可熱。昭襄王對其極為尊寵,曾對平原君說:“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
范雎能夠位極人臣,並受到君王尊崇,鄭安平、王稽功不可沒,為了報答鄭安平、王稽,范雎推薦保任鄭安平為將軍、王稽為河東守。
白起死後,范雎保任私黨鄭安平為將軍,與王齕共同率兵進攻邯鄲。趙與魏已結為同盟,魏王曾應趙王之請,派大將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在秦國的恐嚇下,魏王又下令晉鄙停止進發。後來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魏無忌竊符救趙,魏無忌挑選八萬精兵,去解邯鄲之圍。平原君趙勝又帶領賓客出使楚國,曉以利害,使楚國派大將景陰率領救趙大軍趕往邯鄲。韓國則趁機向秦國進攻,“救趙新中”。多數國家站在趙國一方,並有實際行動,這使得秦趙戰爭形勢開始有利於趙國。
秦軍主力在王齕、鄭安平率領下進攻邯鄲,並以偏師攻魏,攻魏軍隊取得一些勝利,這使邯鄲城內更加緊張。楚、魏援軍尚未趕到,邯鄲城“民困兵盡”,“炊骨易子而食”。本來就不想救趙的魏王,又派人前來勸降,讓趙王尊秦為帝,以使秦國撤兵。但魏王的投降論調受到了魯仲連的痛斥,趙國軍民也不願向秦國低頭,為鼓舞士氣,平原君趙勝將家財散給士卒,令夫人以下編入軍隊,表示共赴國難。由此,徵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大大加強了趙軍的戰鬥力。
,!
趙國邯鄲城內軍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一直堅持到魏、楚援軍的趕到,才開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